位置:首页 > 民间

“会吃”的旬阳人

正文:

旬阳太极城文化研究会 张茹

  旬阳地处秦岭腹地,属于南北过渡地带,所以连绵群山,纵横沟壑间既有呈阶梯状的稻田,也有不规则、不成片的麦地。物产质量算不得上乘,但种类可观。所以旬阳人一直自诩是“全国最会吃”的人,什么多会做,什么也都舍得吃。
  旬阳这个地方,山大人家稀,鸡犬相闻,往来起来却不易,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菜自成畦,树自成荫。在旬阳人眼里,吃饭可是个大事情,“雷都不打吃饭人”,这是旬阳人的行事准则。旬阳农村里一般情况下,只吃两顿饭。次数不多,搭配相当考究。上午十点多,焖上米饭或蒸上馍馍,炒上几个荤素菜。下午五点多,一家人便会围上锅台,“呼呼啦啦”地捞面条。一碗豆香四溢的两掺面,预示着忙碌而美好一天的结束。
  晚上,大伙儿端上茶缸子,四处串门,天冷的时候,围着火炉,炉边考上红薯,炉顶熏着自家养的猪肉,唠着家常。旬阳人很恋家,无论什么总觉得自家的好,商店里卖的,即使再怎么便宜,也不如自己亲手做的称心。所以旬阳人,不喜欢卖自己的农产品,也不稀罕买别人的。吃喝方面自成理念,手勤脚快,鸡肉猪肉自然不缺,没有换成钱,却尊重了肚子。
  凡红白喜事,旬阳农家人定会杀鸡宰猪,磨豆腐做磨芋,邻里乡亲也会毫不吝惜地用挎篮、背篓送来自家吃不完的时令鲜蔬。主人家不会受宠若惊,送菜的人也会认为理所应当。分享,在这里不需要千恩万谢,是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部分。旬阳人管吃这种大餐叫“吃席”,露天的场子摆上八仙桌,旬阳人讲究“八大件”,八凉八热,八荤八素,八干八汤。实实在在,也不浪费,剩下的碗底也很宝贵,称为“油汤汤”,是不能上席面的孩子的专利。一个个“爬席”的人,吃的油光满面,开心非凡。
  长大以后,听说“八大件”,已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大雅之堂,享尽荣耀吹捧。在旬阳的大型餐馆里,我吃过那专门设计了摆盘,用精致的碗盏盛装过的“八大件”,可不知为何却在也吃不出儿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八大件”毕竟太过隆重,所以不常吃。偶尔一次足以令人回味无穷。肉类和鲜蔬四季轮换。旬阳人,每日不离的还数两掺面,自家种的豌豆和麦子按一定比例调和,磨成粉。上好的两掺面,一定要用手擀才坚实劲道。擀好之后,根据自己的口感切成或宽或窄的面条。一份地道的两餐面,需配上腌制得恰到好处的酸菜和浆水。而这种专门的酸菜使用当地一种叫“笨菜”的青菜过开水,翻一个滚,连汤带水放入密封的瓦罐,淋上“浆水引子”,静置两天,待菜发酵,便可捞起切碎,放热油里加葱姜蒜翻炒,加发酵的酸水熬开,浇在煮半熟的面上,柴火灶上小火慢炖,越熬越香。一碗鲜红劲爆的油泼辣子,极开胃,趁热大口食之,豆与麦相结合的弹滑,酸菜与辣子的爽脆,浆水的酸而不冽,温暖着每一个旬阳人的胃。所以,旬阳人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之说。
  表哥算是旬阳人外出打拼,比较成功的典范,在大城市里拥有豪车豪宅。但每一次询问表哥需从老家带什么,答案永远只有一个“两掺面”。费尽千辛万苦,汤汤水水的食材被摆进表哥的厨房,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吃的表哥满头大汗,脸也不抬。表嫂感慨地说:“终于又把你哥给喂饱了。”
  是啊,当人们吃惯了某种食物,那种味道便会隐藏在身体的某个部位,经不起时间的诱惑,一旦想念便刻骨铭心,辗转反侧。
  不管是繁复的难得的“八大件”,还是简洁的平凡的“两掺面”,都蕴藏着旬阳人关于“吃”的真谛。那种味道跳跃在舌尖,暗藏在心底,提醒着我们的往昔,我们的出处,我们的根源。不论你身在何处。

2023-11-05 04:05:07

  • 上一篇:望妓止渴

  • 下一篇:未卜先知的乌龟

  • 相关阅读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article where classid='1'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