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民间

李调元不耻相师巧对的趣闻故事

正文:

  船夫见难

  李调元是清代着名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水道。有《雨村曲话》、《雨村剧话》、《童山全集》等着作。他为人耿直,曾因得罪权臣和珅,被发配伊犁,后因母亲老迈无人侍奉而获释回乡。

  李调元任职期间,一次他赴江南主考,想要渡长江。船夫见他一身读书人的装扮,就以答对为乘船条件。

  船夫出的上联是:

  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大人从何而来?

  李调元觉得船夫的上句出得极好,十分高兴,稍加思索,也对出一句应景的下联: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院从天而降。

  船夫听了很满意,就恭恭敬敬地请他上船,高高兴兴地渡他过江。

  慧童讨对

  李调元在任广东学政时,有一次,路过一座由三块巨石砌成的桥——磊桥。

  不远处,几个孩子在桥头路边也用三块石头依样垒磊桥,不巧,被李调元的轿夫踢翻了。孩子们一哄而上,拦住轿子去路。这时,李调元探身出轿,一个聪慧的孩子立即拉住他,要他对句,对不上就要他“赔桥”。

  李调元满口答应,孩童就说出了上句:

  踏倒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有答出来,就借口说公务紧急,明天再过来对。

  晚上回到家,李调元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这时正在剪裁衣服,听他这么一说,便说,为什么不对——

  剪开出字两重山。

  第二天,李调元在磊桥桥头和那孩子碰上了,就把昨晚妻子对的句子说了出来。

  孩子喊道:“这不是你对的!”

  李问:“你怎么知道?”

  孩子说:“你不用剪刀,肯定是你夫人对的!”

  李调元惊叹于孩子的聪慧机敏,于是唤来那孩子的父亲,赠给他银两叫他供孩子好好读书。

  调元不耻相师

  李调元性情刚直,得罪了和珅,被充军伊犁,后来被赦归家。夫妻久别重逢,两人都感慨万端。他的妻子出了一个上句: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妻子的出句,触动了李调元胸中压抑已久的复杂感情。他感慨地对道:

  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二句成对,夫妻俩相视而笑。在一旁侍立的丫环见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也高兴地说:“夫人出得好,老爷对得妙,不如拿来羊毫写在红绫纸上?”丫环这句话触动了李夫人的文思,她连忙又出一个上句:

  羊毫笔写红绫纸;

  起初,李调元觉得十分容易,再一思量,才意识到所出的对子不一般。那天晚上李调元竟没有对来。第二天,他在厅前一面踱步,一边面继续思索对句,忽然听到丫环和家丁在议论此事。

  丫环正在晾晒刚洗的衣服,她一边晒一边说,可以对“鹿角杈晾紫罗裙”。厨子正在收拾柴禾,接口道,这样对也成——牛鼻索捆青枫柴。

  轿夫听见了,也补充一句:

  虎头靴套麻草鞋。

  书童说:“老爷常常取笑我是‘猪拱嘴’,我看也可以这样对——”他对的是:

  猪拱嘴吃青海椒。

  门口补鞋的鞋匠也插话道:“还是我的对句更顺口些——”他说:

  马蹄刀切黄牛皮。

  这些对句,第一个字都是动物类,第五个字都是颜色类,与妻子的出句都能形成工整的对仗。

  李调元听了他们的对句,感到十分惭愧,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文出于理,诗发于情。对句生于触景,光靠苦心冥想,无病呻吟,雕文琢字,是行不通的。这些丫环、厨子、轿夫、鞋匠,论文墨确实没有多少,但他们一个个却都对得这么敏捷,对句又那么自然,这无非是由于他们留心生活的细节罢了。想到这里,他暗自感叹道:“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李调元回到房中,对夫人说:“对句我有了!”他当即念出鞋匠的对句:

  马蹄刀切黄牛皮。

  夫人听了很是怀疑,她质问道:“你是学士,不曾补过鞋,哪里会想到‘马蹄刀’?”

  李调元又是一惊,接着便把实情告诉了妻子,同时叙述了自己听到对句后的感想。妻子看到丈夫这种不耻相师的精神,更加敬重李调元。李调元从此也更加喜爱这个既贤惠又机智的夫人了。

2023-11-06 04:03:43

  • 上一篇:沉香劈山救母

  • 下一篇:请君入瓮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