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民间

范蠡寻宝王爱山

正文:

东钱湖畔,范蠡正缓步欣赏美景,忽见前面有不少人聚在一起,像是发生了什么事,范蠡便让随从去打探个究竟。

不一会儿,随从回来禀报,原来有个贫病交加的年轻人昏死在了路边。范蠡上前,果见路边柳树下卧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范蠡不由动了恻隐之心,让随从把这年轻人背回家去悉心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年轻人身体慢慢好转,范蠡也将他的来历了解清楚了。这年轻人姓王名来,是宁海人。因家中穷困,他只得辞别老母,想出门寻个事做,谁知半道上得了急病,晕倒在路边。

等王来病愈,范蠡送了他一些银两,让他回家尽孝。王来感激不尽,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跪地道:“恩公,这是我家传了好几代的一个物件,虽不是什么值钱的物品,但我一直带在身边,如今我想送给恩公,留个念想。”说着双手奉上。

范蠡接过布包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个很有年头的乌龟壳,上面还刻有文字和一些花纹,好像是一张地图。

范蠡心里一动,问道:“小兄弟,你家祖上可是从河南商丘移居来此?”

“没错。”王来奇怪道,“恩公怎会知道我祖上是商丘人?”

范蠡笑着将他扶起来,道:“我不但知道你祖上是商丘人,还知道传下这龟壳的是你家先祖王亥王公。”

王亥是夏朝时期商丘人,他可是商国的第七任君主,极具商业头脑,可以说是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商朝建立后,王亥被追尊庙号“商高祖”。

范蠡辅佐越王复国后功成身退,弃士从商,赚得大笔财富,他乐善好施,深受百姓爱戴。范蠡之所以这样做,可以说是受了王亥的影响。

那么,王亥的后代子孙怎么会流落到南方呢?原来,王亥不仅善于经商,还擅长占卜之术。有一次,他占得一卦:若干年后子孙将遇大难,唯有迁居南方,方可平安避难。于是他将卦文和迁移路线刻在龟壳上,并作为传家宝一代代流传下来。

到了商朝末年,天下大乱,王亥的后裔遭周朝官兵追杀,危难之时,子孙想起老祖宗传下的龟壳,于是按照上面的提示一路南下,最后族人分别在如今的宁海王爱山南麓、北麓、岔路镇和桑洲镇一带定居下来,终于躲过了杀身之祸。

确认王来是自己最敬仰的王亥的后人,范蠡决定与他一起回宁海,看一看王氏后人如今生活得怎么样了。

第二天一早,范蠡带着几名随从,和王来一同来到宁海。当地散居不少王氏族人,都是王亥的子孙后代,只是时隔多年,王氏一族早已没落,大都过得非常清贫,尤其是王来一家,他和母亲住在两间破败的茅草屋里。

见当年“商高祖”的后人如今这般窘迫,范蠡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走出茅屋,望着村子北面的一座山冈发了会儿呆,又从怀里掏出那龟壳仔细端详起来。因年代久远,龟壳上面的文字已经很难辨认,花纹也有些模糊。范蠡看着看着,忽然面露喜色,他把王来叫了过来,“你们王氏族人真是守着宝山不自知啊!”

王来一脸疑惑,问:“什么宝山?”

范蠡指着那座形似鲤鱼背的山冈,又指了指龟壳上一处类似的花纹,说:“这是一张藏宝图啊!你先祖料事如神,不仅预知子孙将在此处避祸,还留下先机,在这座山中埋下宝藏,以备不时之需。”

一听宝藏二字,王来顿时眼睛一亮,但很快又不无担忧地说:“王氏族人迁居宁海已经千年,先祖当年留下的宝贝,如今还在吗?”

范蠡指着龟壳,说:“你先祖既然留下这机关,必定早有万全之策,只是上面的文字太古老了,我一时也无法认全,待我三天后告诉你。”

于是,接下来的三天,范蠡闭门研究龟壳上的文字内容。第四天一早,范蠡揉着肿胀的眼睛告诉王来,按照龟壳上的图文指示,藏宝的记号应该就在村北那座山冈的北坡,那里有个山环水抱的岙地,必定藏有乾坤。

王来半信半疑,带上一把锄头,上了山。他在北坡寻寻觅觅,眼看日头西坠,心里正打鼓,忽然看到落日的光芒落在前面一片乱草丛生的平地上,反射出一束红光。他心中狐疑,爬上一棵大树朝下看,红光出处原来有一堆乱石,其中一块石头晶莹剔透,正是那束红光的来源。再仔细一看,那堆乱石说乱也并不真的乱,竟然显示出一个“王”字。

王来的心狂跳,拿起锄头在石头下一顿挖。突然,当的一声,锄头磕到一个硬物,竟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古旧的石匣,打开石匣,里面却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满满一匣刻有古老文字的龟壳。

带着这些龟壳,王来下山找范蠡求解。范蠡将龟壳打量了好一阵子,突然笑道:“果然是宝贝!这可是失传多年的《养蚕八法》!”

原来,商周时期就有了人工养蚕,当时就有人将养蚕以及改良桑树的技艺编写为《养蚕八法》,惠及四方,可惜后来因战事频发而失传了。如今这本宝书被意外发现,不就是王亥留给后人的宝藏吗?

范蠡道:“只要你和族人遵从先祖的遗愿,我一定会尽力帮你们将龟壳上的古文字解读出来。”

就这样,范蠡搬到宁海定居,每日研读龟壳上的古老文字,翻译出一段,就教给王来和他的族人们。催青、收蚁、采叶、喂蚕、作茧、蚕丝加工等,每个步骤都依照《养蚕八法》所记载的严格执行,一段时间后,王氏族人掌握了养蚕的技艺,收获颇丰。

范蠡又请来自己的夫人西施帮忙,教大家织锦技艺。在他的指点下,王氏族人把织锦运到外地交易,换取报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渐渐富裕起来。

这天夜里,范蠡正要歇息,家里来了客人,正是王来。此时的王来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他说自己过几天要去外地贩卖织锦,接着又从袖口里掏出一份竹简,说:“恩公,您从那些龟壳上翻译出来的文字我都刻在竹简上了。这次外出,我想把《养蚕八法》教给更多的百姓,希望他们也能从此改变贫穷的生活。”

范蠡故意问他:“你就不担心养蚕的人多了,从事织锦生意的商人也多了,你的生意会受到影响?”

王来摇摇头:“养蚕致富,是王氏先祖教给后人的一门技艺,更是惠泽世人的一份功业,王氏族人岂敢独占。我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我先祖和您的恩惠。”

范蠡朗声笑道:“好好好,不愧是王亥的子孙,不枉我的一番苦心。”

送走王来,在内室将这一切听得清清楚楚的西施走了出来,道:“先生,事到如今,为何还不告诉王来真相?”

原来,这《养蚕八法》根本不是王亥留给后人的宝书,而是范蠡多年来搜集整理的养蚕经验。他见王氏族人虽勤勉却不得章法,依靠农耕桑织都无法糊口,自己虽有心教育,但又唯恐族人们不肯相信他一个外来者的话,于是就想到了王亥留下宝书这个办法。他告诉王来要闭门研究龟壳上的文字,其实那三天里,他悄悄让人仿造了许多片龟壳,又寻来特殊的矿石,在北坡布下乱石阵,将石匣埋于地下,等着王来去发现。

范蠡听了西施的话,淡淡一笑,道:“《养蚕八法》是谁所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氏族人不仅学会养蚕织锦的技艺,更学会了惠及他人。这份仁心和仁意,是最大的财富。”

2023-11-06 07:04:25

  • 上一篇:穆锅盔

  • 下一篇:两个土郎中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