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民间

陈碗底儿

正文:

大清乾隆年间,随着老百姓生活的逐渐富裕,陈州城悄然兴起一股收藏热。玩瓷器的,玩玉器的,玩字画的,还有专门收藏古家具和铜器的,可以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并且在陈州城的太昊陵大门两侧形成一个市场,美其名曰:“古玩一条街”。

在众多玩家当中,数陈清泰的“藏真斋”最具规模。陈清泰原本是做布匹生意的,经营了大半辈子,突然改行搞起了瓷器收藏。刚起步的时候,陈清泰下了不少血本,先跟着书本学,后又请教名师,随着几位收藏大家实际操作了几年,一个崭新的收藏家就这样诞生了。

多年来,陈清泰练就一手绝活儿,就是对青花瓷的鉴定。他的鉴定方法与众不同:就拿一个花瓶来说,一般人在鉴定花瓶时,首先看的是瓶口和瓶身,然后再倒过来琢磨瓶底,通身把握一遍后,才能确定花瓶究竟是真品还是赝品。陈清泰却不一样,陈清泰早已养成一种习惯:只看器件的底部。不管是碗也好、盘也好、瓶也好、罐也好,他只要搭眼一扫器件的底儿,就能知道它的年代和出处,而且从不曾打过眼。就这手绝活儿,令多少藏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为此,大家还特意送他一个挺幽默的绰号:陈碗底儿。

由于形成了市场,古玩一条街两旁,每天都簇拥着一大批专做古玩生意的人。但是,陈清泰却很少从他们手里购买东西。因为陈清泰心里清楚,这些商人,一个个比鬼都精明,从他们手中得到的东西,要么水分大,要么价格高,想从中牟利的话,简直比登天还难。陈清泰倒是喜欢一个人背上行囊,到乡下民间转悠。从农民手里淘来的宝,大多出自“生坑”,刚从地下挖出来。当然,也不乏遇到一些从祖上传下来的藏品,主人因为家境原因,等着用钱而急于出手。从这种渠道得来的东西,往往是花小钱捡大漏,转手就能卖上个好价钱。

陈清泰最喜欢去的地方叫曹家湾。曹家湾地处陈州城东南角,离县城有二三十里路,因有曹植墓而得名。记得去年春天,陈清泰路过曹家湾的时候,遇到一个叫吴天力的年轻人。吴天力也喜欢收藏,只不过刚刚起步,正处在懵懵懂懂、半知半解的阶段。吴天力早就听说过陈碗底儿的大名,只是一直未曾见过面,今日一见,自是欣喜万分。吴天力拿出一件铜器,说:“这件铜器,是我在别处花了几百文钱买来的。找了好几个人鉴定,结果都没拿准,有说是唐代的,有说是元代的,也有人说是仿品,弄得我六神无主,想卖不敢卖,想留又不敢留。今天恰遇上您,想请您老费心给掌掌眼把把关。”

陈清泰接过铜镜一瞧,心中不由暗喜,凭感觉和经验可以断定,这是一件地道的唐代飞天镜!只不过因年代久远,正面已经锈迹斑斑,宛若一个烤糊了的烧饼。背面是两位长袖善舞的宫女,一左一右,环抱其中,仿佛正飘飘欲飞。陈清泰知道,像这样的物件,虽然是民间的,但存世量稀少,按照眼下市场行情,最起码也要十几两银子。

经验告诉陈清泰,越遇到好东西,越不要慌着购买,首先要表现出冷静和淡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迷惑对方,让这些宝贝在主人眼里变得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旦主人对它失去兴趣,买家就能顺手牵羊,随意抛上几个小钱,几乎跟白捡的差不多,一件好东西就算到手了。

“几十文钱还行,几百文的话,学费交得有些过高了!”陈清泰把铜镜递给吴天力,笑着说,“留着吧,再放五百年,肯定值钱。”

吴天力苦笑一下,摇着头说:“唉,到底还是经验不足啊!”

陈清泰呵呵笑道:“没关系,经验都是积累下来的。干我们这一行,谁不交学费能成大业呀。有空你去我的藏真斋看看,光是墙角里堆的赝品,都够装满一辆马车了。”

没等陈清泰说完,吴天力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陈老师,如果您老不嫌弃学生愚钝的话,就收我为弟子吧。这件铜镜虽说不值钱,也算是学生的一片心意,送给您老人家作见面礼吧。”

陈清泰摆着手说:“我也是活到老、学到老,什么弟子不弟子呀,我们今后就互相学习吧。但是你的铜镜我不能白要。如果你执意出手的话,这么着,你当初买多少钱,我就给多少钱。钱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就让这把铜镜作为我俩结识的友好见证吧。”说完,陈清泰掏出一把铜钱,不由分说强行塞给了吴天力。

回来的路上,陈清泰一直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这下子可算是赚大发了!果然,没多久,陈清泰将铜镜一转手,净赚了好多两银子。要知道,按照大清朝的计量单位,一两银子差不多是一千文钱,这好多两银子,都能顶得上一个六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了。

为此,陈清泰还特别奢侈地在县城颇有名望的陈州大酒楼摆席设宴,请陈州城所有知名藏家前来撮上一顿。这件事也在该县收藏圈内一度被广为流传。

从此,陈清泰一直心系曹家湾,毕竟这是个令他值得怀念和留恋的地方。每次下乡,他都少不了到这个地方来看看。然而,他却再没遇到过吴天力。

这次,陈清泰仍然按照以前的惯例,下乡淘宝的第一站便来到曹家湾。还没进村,陈清泰大老远就看见一群民工打扮的人,正围在一起争吵不休。走近一看,只见其中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浅绿色的瓷碗,正跟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一打听才知道,手拿瓷碗的人是这里的房主。他要在这里建房,便雇用一批民工来挖地基。挖到近一米深时,突然挖出这么个大碗来。民工们说碗是他们挖出来的,应该归他们所有,房主说宅基地是他家的,大碗应该归他……

陈清泰将碗接过来,习惯性地瞥了一眼碗底儿,双手就禁不住颤抖起来。天哪,这竟然是一个出自唐代官窑的秘色青瓷碗!秘色瓷是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从配方、制坯、上釉到烧造,整套工艺都秘不外传,故称“秘色瓷”。这样的宝贝,不说是无价之宝,身价至少在百两银子以上。

陈清泰清了清嗓子,故作镇静地对大家说:“你们一直争论不休,也不是个办法,这样吧,我出100文钱买下这个碗,然后你们平分,怎么样?”

“去你的吧!别蒙我们了。”其中一个民工不屑地说,“上次我在我老表家看到一个青瓷碗,跟这个颜色相近,个头儿还没这个大呢,他说最起码值五十多两银子。”

“你肯出多少两?”房主用商议的眼光看着陈清泰。

陈清泰伸出手指说:“最多一两。”

“那就算了。”房主回过头对民工们说:“报官吧!官府让判给谁,这碗就归谁所有。”

“报官就报官!大不了鱼死网破。”民工们都一脸倔强地嚷嚷着。

眼看事情要办砸,陈清泰拦住大家说:“别慌,先听我说一句,按照大清例律,地下的物件,全部归官府所有。你们报了官,东西肯定会被他们没收充公,到时候鸡飞蛋打,你们啥也得不到,白忙活一场。”

“要不我们拿到县城的文物一条街去,谁出的价钱高就卖给谁!”有人出主意说。

“我就是文物一条街的陈清泰!”

“你是陈碗底儿?”有人惊讶地问。

“正是在下。”陈清泰咬咬牙说,“这样吧,我出个天价,二十两银子,你们要卖就卖,不卖尽管自己留着好了。”

陈清泰说完,装出一副要走的样子甩袖而去。

“再加十两,我们就卖给你,绝不后悔!”房主说着,又转身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说行不行?”

民工们都沉默不语,大多数人点头答应了。

陈清泰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回身拿出了银票。

回到家,陈清泰把瓷碗清洗干净,但见瓷碗釉面青碧,晶莹剔透,犹如塘荷叶片一般清澈水润——品相如此完美的秘色青瓷碗能在这地方出现,简直不可思议。

这天,陈清泰的老师偶然间来藏真斋做客。陈清泰忙不迭地把青瓷碗捧出来,交给老师品鉴。老师捏着碗口认真把握一番后,转过头用异样的目光盯着陈清泰,问:“花多少钱买的?”

陈清泰怔了一下,搪塞道:“没花多少,跟白捡的差不多!”

“那就好。”老师舒了口气说,“我估计呀,这东西是专门用来糊弄你的!”

“为啥?”陈清泰急问。

“就因为你只鉴定碗底儿。”老师说,“这个青瓷碗的碗底是真的,碗身却是新补上去的……”

老师话没说完,冷汗顺着陈清泰的脊背“唰唰”往下淌。他顾不得收拾行李,匆匆忙忙往曹家湾方向赶。到地方一看,除了几个深浅不一的大坑外,哪里还有民工的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位知情的村民,人家告诉他,这一切,全是一个叫吴天力的年轻人,花钱提前在这里布置好的……

陈清泰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软在地上。

2023-11-06 07:06:17

  • 上一篇:草药绣囊

  • 下一篇:迷糊车夫揭奇冤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