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民间

临州莲事

正文:

临州是个小县,一直默默无闻。清朝光绪年间,刘广济任临州知县。眼看身在临州也不会有啥作为,他就整日埋在书房中,看书作画,自得其乐。

这一天,刘广济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到外面由远及近传来一阵喜庆锣鼓声。起先还以为是谁家办喜事接亲呢,但后来那锣鼓声就在府衙门外响起来了,没再远去。他心下不觉一怔:这是搞哪样儿?

他正疑惑间,当值的差役跑进来报告,说是李顺安来给他送花了。刘广济更是惊愕不已,喃喃地问道:“送花?送什么花?”差役连说带比画:“莲花,碗大的莲花。”

李顺安是临州城里有名的富户,开着两家生药铺,还开着一家粮店,但刘广济跟他没啥交情。这不年不节的,送的什么花呀。但百姓给自己送花,刘广济心里还是美了一美,那也是要亲自迎接的。他忙着回到后堂,换上官衣官帽,来到衙门口。

李顺安手里捧着两盆莲花站在最前面,身后跟着十来个人,敲锣打鼓,真是一个喜庆班子,很是热闹隆重。百姓们不知道出了啥事,也纷纷围过来看。见刘广济出来,锣鼓停了,李顺安大声说道:“知县大人,你为本县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百姓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我们知道,依大人的心性,我们若是送贵重物品,你肯定不要,那也辱没了你的名声。我李顺安就代表百姓们送你两盆莲花,以彰大人出污泥而不染之德,期待大人能够喜欢,也请大人务必收下。”

刘广济笑着说道:“百姓的心意,本官收了!”

差役们忙着接过莲花,捧进府衙。刘广济也请李顺安府内一叙。李顺安爽快地答应了,跟着刘广济来到书房里。

那两盆莲花已经摆在了书案上。刘广济凑到跟前,仔细欣赏着。一个巴掌般大小的深绿色瓷盆中,水面上浮着两片铜钱大小的荷叶,更有几片荷叶俏立而生,中间一枝白莲亭亭玉立。刘广济不禁啧啧称奇。如此精巧的荷叶与莲花,他还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更可叹的是,这莲花放在案上,顿时就让他的书房里生机盎然了,那真是活色生香啊。

李顺安见他看也看不够,心下暗暗欢喜。

好一会儿,刘广济的目光这才从碗莲上挪开,又对着李顺安抱拳行礼,笑着说道:“这莲花实在精致。倒不知仁兄是从何处淘换来的?定然花了不少银子吧?下官定当奉上!”

李顺安笑道:“花什么银子?这莲花是在下亲手培育的!”

刘广济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仁兄好本事。我怎么早没听说?”

李顺安这才说,他也是刚刚学会的,这是他培育出的第一批。刘广济更感兴趣了,问他怎么忽然想出要培育碗莲。李顺安给他讲出一个故事来。

这还是头年的事儿。刚过完年,一天早上,李顺安信步来到临河边,却见崔秀才蹲在河边,捂着脸哭,哭得很伤心。他就问崔秀才遇到了什么难事,自己能不能帮他。崔秀才说他老婆病了,家中无钱医治,觉得自己太是无用,为此才哭。李顺安从袖袋里掏出一两银子给了他,让他快带老婆去看病,这银子也不用还了。崔秀才转哭为笑,欢天喜地地走了。

夏天,崔秀才送给他一盆碗莲。李顺安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新奇的宝贝,马上问他是哪儿来的。崔秀才说,是他自己培育的。他收下了李顺安的银子,给老婆医好了病,还不起钱,又无以为报,忽然想到自己看的一本书中介绍了如何种碗莲,他就试着种了两棵,果真成了,赶忙给李顺安送来了。虽说不值钱,但新鲜啊,也是他的一番心意。

李顺安眼珠儿一转,想到了这是个难得的商机。他详细询问了培育碗莲的过程,崔秀才一一道来,他也一一记在心上。当时时令已过,培育不得了,他就先行准备材料。等到今年早春,他就培育了百十盆,现下是都长好了,他回去就可开卖了。想到这碗莲如此雅致,刘广济又是雅士,特意先送过来。

刘广济淡淡地问道:“你这碗莲,准备卖多少银子?”

李顺安想了想说:“一两银子。”

刘广济忽然变了脸色,冷冰冰地说道:“你打的好算盘!两盆莲花,就想打出本官的名头?”

李顺安没成想刘广济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忙着施礼赔罪:“大人息怒,大人息怒。小民没那意思,只是想送给大人两盆花。”

刘广济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真要给本官送两盆花,还要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本官最恨被人当傻子耍。怎么送来的,你怎么拿回去!否则,别怪本官无情!”

这真是拍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李顺安这个气呀。可他也不敢跟知县大人较劲呀。他赶紧叫回了喜庆班子,又是一通敲锣打鼓,百姓们又围过来看热闹了。李顺安端着两盆莲花,骚眉搭眼地从府衙里走出来。百姓们不禁议论纷纷。有人就问李顺安:“你送给知县大人的花,怎么又拿走了?”李顺安赌气地说:“知县大人是清官,啥都不收,只看了看花儿!”

再说刘广济,越想越气,命差役把崔秀才给带到了大堂上。

崔秀才一脸懵,迷茫地望着刘广济,颤着声儿地问道:“大人,但不知小民,犯了啥错?”

刘广济问道:“李顺安栽培碗莲,可是你教的?”

崔秀才点头应道:“是。但不知教了他种碗莲,又是犯了啥错?”

刘广济狠狠一拍惊堂木,怒道:“你一个秀才,公塾的先生,竟然如此无知,真是可恨!莲藕莲藕,那莲乃是为藕而生。藕是本,为人食用。你们培育出的碗莲长藕吗?不长藕了,又有何用?真是教人玩物丧志。拉下去,重打十板!”他生气地丢下水火令签。

崔秀才还想辩解,可差役们不听啊,把他拉到堂外,“噼里啪啦”打了一通板子。崔秀才趴了半天,这才缓过神儿来,爬起身,一瘸一拐地回了家。

这事儿很快就在临州城里传开了。

李顺安听说了,赶紧到崔秀才家去探望。百姓们的传言,添枝加叶,添油加醋,他原本是不信的,可崔秀才说,就因为教给他种碗莲,这才挨了打,理由也是十分荒谬,竟说种碗莲会玩物丧志。李顺安越想越气。但气归气,他就是气死了,也拿这知县大人无可奈何。自古有云:民不与官斗。作为生意人,他自然更明白这个理儿。既然刘广济这么不喜欢碗莲,他是不敢在县里卖了,只好运到州府去。刘广济再不喜欢碗莲,也不会到州府去找他的麻烦。李顺安给了崔秀才二两银子,让他买些吃食补养补养身子。他回到家,让家人套上马车,装了碗莲,奔着州府去了。

州府要比临州繁华富庶得多,且多文人雅士,对这碗莲一见倾心,喜欢得不得了,争相购买。李顺安也是随行就市,那碗莲的价格一涨再涨,后来竟卖到了四两银子一盆。才几天,碗莲就全部卖完,赚了个盆满钵溢,李顺安乐开了花。

李顺安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还没坐稳当,就有差役来了,说是刘广济请他去一趟,心里“咯噔”一下,心怀忐忑地出了门。

他跟着差役进到县衙,来到书房里,却见刘广济黑着一张脸问道:“碗莲都卖了?”

李顺安忙道:“托大人的福,都卖了。”

刘广济说道:“本官听说你的碗莲卖得不错,定是大赚了一笔,也定然准备明年再多种一些,即刻就要派人到江南去采购莲子了。本官特意把你叫来,就是说给你几句话听。”

“大人请讲。小民洗耳恭听。”

刘广济重重地叹了口气,而后问道:“你猜本官喜不喜欢碗莲?”

李顺安想了想,点点头道:“大人该当喜欢。小民那日给大人送来,大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在房中换了几个地方,那是看摆在哪里更合适了。但大人最后退给了小民,小民就糊涂了。”

刘广济苦苦一笑:“本官虽然喜欢,却不敢留。崔秀才虽然无罪,本官却打了他。你知道是为何?那是因为,莲藕本该长在池塘里,无人注目,那是最好。一但摆上案头来,成了新奇之物,那就要引出不尽的祸端。”

李顺安一惊,忙着问道:“小民糊涂。还请大人明示。”

刘广济道:“朝廷若是把碗莲定为贡品,临州将苦不堪言!”

李顺安心头一震,半天无语。

刘广济又微叹了口气,说道:“朝廷若将碗莲定为贡品,就只能由仁兄你来担负这个事情了。你还是早做打算吧。别到时候打你个措手不及,赔了夫人又折兵呀。”

李顺安忙着躬身行礼:“谢大人提醒。”

培植碗莲,也是需要很多物品的,要派人分头去购买。经刘广济这一提醒,李顺安就在原有数量上加了一百盆。朝廷果真要了,官员们就会层层加码,加到他这儿还真不知道得多少,而且还都得挑最好的。给不给钱,又能给多少钱,那都是未知数。而且临州距京城,一千多里,路途遥远,运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听刘广济那意思,这个祸是他惹下的,就得他来承担,不能给穷苦百姓们派捐。这个苦果,只有他自己吞下。

半个月后的一天,差役忽然跑来,说知县大人有请。李顺安忙着问是什么事。差役笑着说,给李大哥道喜,刚刚知府大人派人来传话,说你家的碗莲被朝廷看上了,定为贡品呢。李顺安眼前黑了一黑,险些就要晕倒。刘广济聪明绝顶,早就想到这一步了啊,可惜自己愚笨,没弄懂他的意思。

进到县衙里,知府大人派来的差役跟他宣读了公告,就是把碗莲作为本州府献给皇太后和皇帝的贡品,由临州县负责,每年一百盆,要品质上佳,及时送到,否则治罪。刘广济和李顺安哭丧着脸接过公告,送走了差役。

李顺安欲哭无泪。

刘广济重重地叹了口气:“那碗莲羸弱细嫩,哪经得住千里颠簸呀。仁兄啊,碗莲要栽培,这运送的法子,你也要想好。不然,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啦。”

李顺安忙着说:“求求大人,你学识渊博,聪明绝顶,快帮小民想个办法吧。”

刘广济白了他一眼:“本官若想得出来,早就告诉你啦!”

李顺安只好告辞出来。

这年刚过完年,李顺安带着两个家人,赶着马车,奔了京城。直到夏末,他们这才回来。李顺安连家门都没进,直接奔了县衙。刘广济忙着问道:“结果如何?”李顺安说:“成了。”刘广济仰天轻笑:“如此,也不枉我一番苦心了!”

原来,这是刘广济使出的一计!

碗莲成了贡品,会让李顺安和临州百姓苦不堪言。李顺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苦苦哀求刘广济帮他想一个万全之策。刘广济学识渊博,想了几日,果真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李代桃僵。早就听闻京城附近有许多温泉,若能打出一口温泉井,让热气在房内氤氲,房内温度上升,就可早育碗莲。提早送进宫里,那才更抢眼呢。

李顺安听从他的建议,带着家人和物品提早赶到京城,租下一口带温泉井的院子,加盖了院顶,又打开温泉井的盖子,让热气在院子里氤氲。果然,院子里很快就热起来,比外面早了一个节气。李顺安又雇了些当地人,带着他们栽培起碗莲来。

两月有余,刚入夏,那些碗莲就已生叶开花了。李顺安送进城里去卖。京城人哪见过这样的稀罕物,纷纷围过来。李顺安怕都给卖光了,就把价钱定的很高,十两银子一盆。只有达官显贵买得起,别人就只有看看了。皇宫里的采买太监见了这稀奇物,一口气买了二十盆,然后就询问是哪里来的,李顺安忙着说是大兴。

过了几天,大兴知县找到他,说宫里已经传下话来,要一百盆碗莲。他就让大兴知县先挑出了一百盆最好的送进宫里。过了两个月,他又带着一百盆送进宫,当然说是临州碗莲了。宫里却说这花来得迟了,成色也不如大兴的好,以后就不要送了。李顺安等的就是这个结果,就近处理了这些碗莲,收拾了家什,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讲完了,李顺安感喟地说:“这个碗莲,险些惹出大祸来,我是再也不敢乱种了。”刘广济频频点头。

两年过后的一天,一名差役急急慌慌地找到李顺安,拉起他的胳膊就走:“快,去迎接知府大人!”李顺安结结巴巴地问道:“我、我去迎接知、知府大人?”差役道:“知府大人点着你的名,你就快去吧。”李顺安的心可就提起来了。他又不认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怎么会点着名的要见他呢?

李顺安赶到县衙门外,却见刘广济带着官差们也在迎候。他悄声问道:“大人,我又不认得知府大人,他怎么会要见我呢?”刘广济也摇了摇头,说他并不知情,传话的人也没说。

不一会儿,知府大人的仪仗就来了。知府大人走出官轿,李顺安瞬间就僵住了,惊得目瞪口呆。这新任知府,就是两年前的大兴知县。当初他耍了个李代桃僵的诡计,把献贡一事转嫁到了大兴县上,这知府大人能饶过他吗?知府大人笑着对李顺安说:“我备了一份薄礼,特意来谢谢你。”

差役就送上一份礼物。

李顺安诚惶诚恐地问道:“大人,你为何要谢我?”

知府大人微微一笑:“你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呀!”

知府大人这才说,他任大兴知县时,很是焦忧。大兴县就在京城之外,但百姓生活却很困苦。他也一直没想出让百姓致富的法子。李顺安去栽培碗莲,让他茅塞顿开。大兴有温泉,让热气散出来,房里四季如春,不光能栽培碗莲,还可以栽培各种花卉和蔬菜呀。只要你栽培出来,京城里的达官贵人有的是钱,他们都会心甘情愿地去买呀,那百姓不就有钱了吗?两年下来,不光是大兴碗莲已经有了很大的名声,行销许多地方,就是大兴产的各种反季节花卉和蔬菜,也都声名鹊起,在京城里很是抢手。有了这条财路,百姓们的日子也好多了。他升任知府,想起李顺安就是临州人,头一件事就是来感谢他。

李顺安和刘广济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2023-11-06 07:09:11

  • 上一篇:耍面

  • 下一篇:毒誓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