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民间

立夏称人

正文:

立夏这天,河洛地区有很多习俗,比如饯春迎夏、尝新、斗蛋、吃鸡蛋、吃五色饭、祭火神等等,而最有趣的习俗,莫过于“立夏称人”。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还跟阿斗有关系。

相传三国时刘备要出征,带着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由赵子龙护送去吴国,交给孙夫人抚养。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喜欢。但孙夫人也有顾虑,毕竟自己是后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代,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于是孙夫人想到,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阿斗在子龙面前称一称,到翌年立夏节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从此,孙夫人精心照管阿斗,次年立夏都称一次体重,书告刘备,以表心迹。

传说中立夏称人会给刘阿斗带来福气,所以,人们也祈求上苍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故立夏称人也是祈求健康长命。据说,这一天称重后,整整一夏,人们都不再惧怕炎热,不会消瘦,如果没称体重,没准儿就疾病缠身了。与上年相比,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事实上,古人立夏称人,主要是为观察夏天的身体变化和保健的需要。这是因为进入初夏,疫疾容易流行,老弱幼儿又有不能适应炎热酷暑之症,俗称“苦夏”。古书中有这样的说法:立夏日,悬大秤,男妇皆称之,以试一年肥瘠。

康家备有一杆大秤,专门立夏称人。到了立夏这天,方圆左近的人就不约而同来了。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六日,即立夏这天,康家庄园门口又聚满了人。这年司秤的人又是康百万──大伙儿都是冲着他来的,他不出面也不妥,再说,他也乐意干这个事。遇到未出阁的大姑娘,康百万一边打秤花,一边说,“一百零二斤,员外人家找上门”,或“今年体重九十八,来年嫁到富翁家”;遇到小孩子,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遇到年轻人,康百万会说“一百三十五,一辈子不受苦”,或“一百四十三,一生不愁吃和穿”;遇到老人,说辞又不一样,“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或“今年一百零八,活到孙子当大”……一句话,把来人说得眉开眼笑,心情舒坦。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说的就是立夏称人称的是体重更是心情。

这一天,巩县知县张可标也来了。

康百万看到知县大人光临,忙拱手相迎,热情招呼:“不知大人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张可标看了看秤前的人群,说:“本官也是人,也有一颗童心啊。”

康百万说:“大人,您这是与民同乐。”康百万知道,张可标有跟自己一样的心思:对于那些体重减少者,事后派人暗中调查,若是家里日子捉襟见肘,粮食不够吃,则会减少地租或是给予救济;若是衣食无忧体重下降者,会安排医生上门诊治。

张可标虽是知县,从没架子,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地男女老少没有不认识的。围观的人纷纷让路,让他先称。张可标知道推辞也没用,忙双手抓住秤钩吊了起来。康百万赶紧去看秤花:“大人一百二十八,挣的银子都顾不上花。”

张可标双手脱钩,哈哈大笑:“康掌柜说的是,家里种的有地,有粮食吃;官府给发放官服,本官还要银子干什么?”

两个月后,河南巡抚田文镜微服私访,调查知县张可标的政绩,首先走访了康百万。康百万是当地的大户,他的话有一定的可信度。

康百万说:“张大人体恤民情,勤政务实,与老百姓一起修城池、筑河堤、架桥梁、建书院、修县志……可以说是百废俱兴。”

“真的是这样?”田文镜皱着眉头说。

康百万说:“今年立夏称人,张大人128斤,他去年的体重是138斤。”

田文镜知道河洛地区“立夏称人”的习俗,说:“今年称人,巩县‘发福的多,还是’消肉的多?”

康百万说:“今年称重的人,大多都‘发福了,因为这几年风调雨顺,收成好,大家不愁没吃的了。”

田文镜通过进一步走访,证实康百万所言不虚,而且张可标在全县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田文镜汇报到朝廷之后,雍正非常满意,因为这政策在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了,于是,先是在河南推广,继而全国,赢得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叫好。

此后,巩县县衙的官员,到立夏这天,有的乐于到康家称重,有的不敢去称重。凡是“消肉”的,大多都得到了提拔;凡是“发福”的,不少给免了职。

2023-11-06 21:39:51

  • 上一篇:命悬一叩首

  • 下一篇:逃跑的眼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