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的一个冬天,在北京天桥附近一家小酒馆里,有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正独自喝着闷酒,喝几口,就轻轻地叹一口气。
此人是谁?他姓汪名天运,是个徽商。可是他闯荡北京十几年,钱没赚下,却赔了个底儿掉。这几天,他把店铺盘了出去,把伙计们的工钱付清了,手上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他就打算在年底前回到老家徽州,老老实实种自家的那几亩地生活罢了,再也不做什么生意上的春秋大梦了。
汪天运喝了4两白酒,已经有些醉意,就这时,棉门帘一挑,一个男人带着冷风走了进来。这人虽然人进来了,可是右手还扶着门帘,那冷风就嗖嗖地往屋里灌。
汪天运就有些气,脱口而出说道:“告似么?”这是哪儿的话?徽州黟县的土话。意思是:“干什么呀你?”紧接着,他又跟上一句:“似经派!”意思是“神经病!”
这两句话声音不大,而且在乱哄哄的酒馆里。可是站在门边的那个人听了,却一激灵,目光唰地扫向了汪天运,随后几大步直奔到汪天运的身边。
汪天运一愣,心说:“怎么,他竟听懂了我的话?要找我打架?”
那人却对汪天运笑笑,双手一抱拳,问:“客官可是徽州府黟县人氏?”
汪天运点点头:“你?”
“噢,在下也是黟县人。我姓张名举。今日幸会。理当喝几杯。”说着,就招呼掌柜的来半斤白酒,又让拣上好的菜往上端。
二人称兄道弟地开始喝了起来。汪天运说了自己的遭遇。张举说自己从小就跟随东家,一别家乡二十几年了。二人越聊越投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酒过三巡,张举说:“老乡,我有一事,想托付给你,不知可行?”
汪天运哈哈一笑,说:“你太客气了。有什么需要兄弟我办的,尽管直言!”
张举说他的东家也是黟县人。老父亲今年恰逢80大寿。可是东家有公务在身,无法回家。东家的老父亲每年的生日都要喝东家亲手酿的酒。今年,这酒早已酿好了,可是却没有合适的人送回去,不知汪兄能否劳累一下。
汪天运说:“区区小事,理当承担。”
于是,二人约定,明天当面交付那酒。
第二天,汪天运应邀来到开业刚刚三年便火遍京城的东兴楼。这东兴楼号称天下第一鲁菜,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汪天运吃到兴起时,几次欲问张举的东家是哪位大人。可话到嘴边,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张举托付给汪天运的是两坛子封好了的酒,每坛约有10斤。临别时,张举又拿出20两银子,说是东家的一点意思。让汪天运受宠若惊。
汪天运离开北京,一路往安徽而去。他将那两坛酒包在了行李之中,生怕有个闪失。一路上走走停停,半个多月后来到了安徽渔亭。渔亭与休宁、祁门紧紧相邻,是进入黟县的必经之路。渔亭的旁边是道教名山齐云山,汪天运这些年多次路过齐云山,但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登过一次齐云山。这次回到家乡,再出来的机会就少了,于是萌发了登一次齐云山的念头。
第二天一大早,汪天运就开始登山。走到半山腰时,就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脚下是翻滚的白云,山峦都隐藏在虚无缥缈之中,犹如踏入了仙境。到了“方腊洞”前,汪天运不由生出许多感慨。想当年,方腊是何等英雄,却也被官兵追杀得跑到这齐云山躲藏。唉,人的命运,真是难以预测。
直到下午,汪天云才回到旅店。他一踏入自己的房间,就闻到了一股异香。猛地,他感到不好,于是急急奔到自己的行李面前,一看,立即傻了。原来,那行李被人打开了,翻得乱七八糟,内中的几十两银子已经无影无踪;最最要命的是,两坛子白酒,有一坛被摔破了,淙淙的白酒还在往外渗,透出了一股世上少有的香气。
这真是天上飞来的横祸。汪天运叫来店主,店主也是一脸的无辜。汪天运思来想去,只能跑到镇上,去寻找与张举托付给他的白酒差不多的白酒来顶替。又买了一只与原来差不多的坛子,将剩下的白酒与刚刚买来的白酒掺在一起,凑成了一坛。
两天后,汪天运到了黟县的宏村,将那两坛子白酒交给了张举的东家之父。
虽然这事办了,可汪天运心里总不踏实。他打听到了那家人家老寿星做寿的日子,在那天又跑到了宏村。他混进老寿星的宴席,远远地观察。到了时辰,那满头白发,一脸白胡子的老寿星笑眯眯地站起来,激动地说:“各位乡党,老朽承蒙大家抬爱,今天来为我庆生。古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却虚度了八十年。今天如同往年一样,请大家喝一杯我家祖传酿造的白酒。诸位都知晓,我家这酒是精心酿造的,一般的白酒是每5斤粮食酿出1斤酒。而我家的酒要20斤粮食才能酿出1斤来。所以,老朽不敢造次,不敢太浪费粮食,每年只让儿子酿造20斤,一是解解馋,二是与众乡党一起品尝这人间美味。三嘛,是不让我家祖传的酿酒秘方失传啊。现在,请举杯!”
在一片叫好声中,老寿星将酒送到嘴边。可是,突然,他一愣,又抿了一口,随即脸色大变,连连说道:“不对!不对!这不是我儿子亲手酿造的酒。这、这、这,他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不能亲力亲为,又怕扫我的兴,于是买了酒来搪塞于我。管家!管家!”
管家跑了过去。老寿星急急地说:“快快修书,询问我儿如何了?快!快!”
老寿星还没有说完,就扑通一声倒下了。立时,全都乱了。
汪天运没料到竟会发生这一幕。天,一坛白酒竟然会惹出这么大的祸事。汪天运感到万分内疚。他回到家中,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嘴边起了许多火泡。第二天,他叫来妻子,将自己遇到的一切告诉了她。妻子问:“你要如何?”
“尽力补救!”
“如何补救?”
汪天运把家中的十几亩地全变卖了,作为给张举东家的赔偿。
再说那老寿星,自喝下那酒后,就一病不起,口中念念叨叨。家中请来了郎中,但开的药也没什么用。
这一天,有一个游走的郎中来到家中,给老寿星号了脉后,说:“老人家是急火攻心,是心病。心病要用心药解。我开个方子,照我的方子用吧!”
待那郎中离开,家人一看那药方,竟是一封信。信中说了这白酒是如何如何的事,说另一坛的白酒是老寿星的儿子亲手酿造的。老寿星的儿子一切都平安等等。信的旁边是50两银子。信中说了,这区区50两银子是因自己的过失赔偿给老寿星的,万望收下。
不用说,这郎中就是汪天运装扮的。
那老寿星听了家人念的信,半信半疑。叫人取来另一坛白酒,打开一喝,天,真真是自家酿造的酒,这才释怀,病自然也好了。至于那50两银子,老寿星犯了难。这钱他是不会要的。人家给自己办事,遇到窃贼,也是难料之事,岂能让人家赔偿?但是,这个人是哪儿的,老寿星不知道。只好修书问在北京的儿子吧。
再说那汪天运,自从变卖了家中的土地后,就一贫如洗了。为了生活,他只能靠给人家打短工维生。有时想想,悲从心底生。唉,我的命,真像这爹妈起的名字,是天运呀。
第二年,徽州大旱。汪天运更是雪中遭霜打。
这天,汪天运坐在家中屋门前,无精打采地打盹。迷迷糊糊中,突听到有人走来,睁开眼一看,是个算卦的。那算卦的问:“可起一卦,算算前程?”
“前程?哈哈,我有什么前程?再说,我也没有钱付你。”
那算卦的说:“我不要你的卦钱。可好?”
汪天运听了一愣,说:“不要我的卦钱?怎么,我的命数尽了?”因为他在北京时就听到过,大凡算卦的不要算卦人的钱,那算卦的人,必是行将就木,死到临头的人。他想到此,反倒释然了。说:“那好,我就算上一算,看我还有几天的活头。”
那算卦的观察了一下汪天运,说:“你可姓汪,名天运?”
“咦,你怎么知道,太准了。”
“你去年在一家旅店住宿时遇到过劫难,从此厄运连连。”
“不错不错!你太神了。”
这时,那算卦的摘下墨镜,说:“天运兄,你看看我是谁?”
汪天运细细一看,竟是张举!
原来,张举的东家先后收到父亲的几封信后,知道汪天运遭遇了劫难,他好心办了错事,差点把老寿星吓死。事后,他将功补过,变卖了家中的所有,可谓有信有义。于是东家让张举一定要寻到这个诚信之人,帮他一把。
汪天运听了,如在梦中。张举问:“你还想不想再创业?”
汪天运苦笑笑,说:“我不是干商业的料。再说,我一无钱,二没本事,靠什么东山再起?”
张举说:“我家东家说了,愿意将他家的祖传酿酒技术送给你,这酿酒技术可是我们东家十几代传下来的。他能给你,也是你的造化。东家说再给你一笔银两,助你创业。”
“啊,这让我如何受得起?”
“东家说了,你是难得的诚信之人。将汪家的祖传酿酒技术传给你,放心。”
“怎么,你的东家也姓汪?”
张举自知说走了嘴,讷讷地不作声。
这样的好事还说什么,汪天运自然答应了。
几天后,张举就在黟县为汪天运号下了一处店铺,装修后,张举又来了,说:“东家把你这酒坊的名字都起好了,叫‘助成酒坊’。可行?”
汪天运连连点头。
三个月后,汪天运已然将那美酒的酿造技术学会了,而且酿造出了一坛坛美酒来。择了吉日开张。开业那天,张举的东家特意从北京赶来了。汪天运一看,傻了。怎么呢?这东家气派太大了,光兵丁就来了好几百。东家这是多大的官呀!那东家笑呵呵地把一块牌匾挂到酒坊大门上方,待揭开一看,不是什么“助成酒坊”,而是“诚信酒坊”。
“这……”
那东家看在眼里,主动对汪天运说:“后生,本来,老夫要给你题写‘助成’,但寻思后,不妥。助成,似乎是我在帮助你。其实,是你自己的做人之道,是你的诚信促成了你这酒坊的问世呀!”
在震天的鞭炮声中,“诚信酒坊”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开业宴席上,那东家喝了汪天运酿造的酒后,不住地点头称赞,说:“这手艺加上家乡特有的水,比在北京城酿造出来的酒更有味道。后生,知道这酒的来历吗?”
那东家也是一时酒兴,脱口而出道:“我家的酿酒技艺还是千年前陶渊明亲手传授的呢……”他突然感到话多了,不再说了。但汪天运知道,东家的话一点不假。
由此,“诚信酒坊”就在黟县成了气候。汪天运酿造出的酒,气味芬芳,回味悠悠,提神荡气,精神倍增。一口入肚,三天犹存,天上琼浆,不过如此。久而久之,百姓送了这酒一个名字“汪家酒”。
从此,黟县纷纷兴起酿酒之风。但是,任哪家的酒坊,也酿造不出“诚信酒坊”的酒来。至于那张举的东家是谁,汪天运没有去问,也不想问。他只明白,这个东家是个好人,是个勇于将自家的东西拿出来的人,是个不一般的人。
“诚信酒坊”酿造出来的汪家酒,至今仍有。你,喝过吗?
2023-11-06 22: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