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渴望得到一份工作为的是薪水,渴望升迁为的是社会的尊敬,那么拥有事业为的则是释放自己的所有能量,看一看自己的聪明到底能走多远。
卡夫卡生前的工作是半官方组织的“劳工事故保险局”文员,但他为世人所知的最主要身份却是作风惊世骇俗的小说家。
尽管他在工作中人缘不错,也曾在12年的时间里从“助理员”被提升到初级职位“总秘书”,但这份工作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份提供衣食住行的工作而已,因为他并不喜欢这份职业。他真正愿意不计代价投入时间与精力的是写作。虽然他在世的时候,写作并未给他带来任何信用与利益,但这才是他终生的事业。
卡夫卡的事例可以提供区合作作与事业的三个标准一是否真心喜欢:二是否不计回报,三是否可以延续终生,矢志不渝。
只有工作才会退休,事业是永远不会退休的。作为教师,你可以一向教到生命的终点;作为治理艺术的爱好者,你可以在65岁退休后依然提供治理咨询——美国《财富》杂志做过一个“新退休理念”的报道,不少企业高管都表示乐意在退休后依然从事咨询类的工作,主要不是为报酬,而是希望持续实现自己的代价。
作为工厂的钳工,你可以试着把废铁丝钳成手工艺品——我在上海南京西路路边的一位老人那里买过这种东西,摆在家里也很别致,还带有环保的时尚标签,作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的杂货店店主,你可以常常上桥看一看,说不定能拯救一些人的生命。江苏宿迁人陈思就是以此为事业的。从2003年开始,他每个双休日的白天都守望在大桥上,搜寻心事重重的徜徉者,随时预备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返来。快要7年的时间里,他救了160多人,现在他有一个私人博客“大桥日记”,报告自愿者救助自杀者的所闻所见。
让陈思保持下来的动力是一种个人代价实现的满足感,这也是他多年来为了持续帮助被解救的人生存下去、甘愿自掏腰包的原因。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注释陈思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的心理效果——一切为了自我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和那些每日保持9点前到办公室的亿万宫豪是一样的。
不是每个人都活在这个层面上。基本的心理、安全、社交的需求被满足,已经算是幸福人生了,如果尊敬的需求再被满足,就算活得很成功了。只有极少数人才愿意为虚无缥缈的自我实现再持续付出努力,这种努力的结果,用马斯洛的话就是能得到生命的“巅峰体验”。而这种快乐,应该比升职加薪更持久。
跟拥有事业的人交谈。不仅十分愉悦还很有美感,因为不再受世俗标准的衡量,一切皆源自心里的渴望而且可以永无止境地努力下去,这会使整个历程充满挑战和想象力。
在爱尔兰的比尔城堡庄园,我见到过热衷栽培植物的罗斯伯爵。从联合国退休后,他专注于从世界各地搜集奇花异草,他的花园中已有50种树木被列为“不列颠群岛冠军”。因为支付不起巨额的遗产税,许多爱尔兰的城堡主人都将城堡租售给了政府或大整体。罗斯伯爵和他的儿子也有工作,辨别是联合国的官员和房地产商。工作的经济收入,以及开放城堡的部分区域供游客参观,让他们得以保有这座珍稀植物园的所有权。
如果渴望得到一份工作为的是薪水,渴望升迁为的是社会的尊敬,那么拥有事业为的则是释放自己的所有能量,看一看自己的聪明到底能走多远。这是个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历程,因为在实践自己所想所思的历程中,已经可以品尝足够多的快乐。当媒体蜂拥而至报道陈思、各种非议也随之而来的时候,陈思也摇摆过,迷惑过,一度嫌疑过自己。但在两周的“离职”后,他又回到了大桥上,持续自己的使命。因为这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他的妻子和孩子一样。这种快乐,也许是旁人无法理解的,却已经点亮了他的生命。
2023-11-04 0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