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情感

妹妹的信

正文:

我和弟弟离家读书后,妹妹就是家里惟一的“文化人”了。母亲没读过书,父亲(father)读的书不足以将一封信写完整。总之,我们与家里的通信联系全靠妹妹来执笔。

  “文化人”是我们送给妹妹的称呼,其实她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她是自己自动弃学的。家里拿不出足够的学费,事先大概也就几块钱吧。老师说,再不交齐学费就不要读书啦!第二天,妹妹就把一张破桌子和一把断了腿的椅子搬回家了。结果挨了母亲一顿骂。母亲骂她时有这样的内容:“今后连给你哥写封信都不会!”母亲骂过过后也没别的办法,她确实拿不出那几块钱的学费来。

  妹妹赌气不上学时,确实没熟悉到“写封信都不会”的严重性。但她马上就熟悉到了。一个小学三年级没读完的农村女娃,要担负起与两个在外求学哥哥的通信赖务。当然,她还得干活。她干完活后晚上伏在煤油灯下写信,像个被老师罚抄作业的学生。——现实上,给两个哥哥写信,成为妹妹弃学后特殊的“家庭作业”。

  这些状况是我收到妹妹第一封信后才知道的。这封信很短,有许多错别字,她陈述了不再上学的理由:我在家里帮忙做事你们会安心些。——她说得不对。我们并不安心,而是更加愧疚。

  记得那封信的结尾是这样的:明天就写到这里吧,我还要给小哥写一封信呢。

  之后我发现,妹妹每封信的结尾都要写上这句话。之后我还知道,她写给弟弟的信的结尾是这样的:“明天就写到这里,我还要给大哥写信呢!”回家后问她:“你是不是每次要同时写两封信?”

  她想也没想便说:“不是啊,我写一封信要好久的。” 

  原来,她认为既然是一封信,就应该多写一点字,可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便有这个“通用式”的结尾。她有两个哥哥,便想到用这个似乎是顺手拈来的句子凑字数。

  母亲说,妹妹写信从不让人看。虽然家里谁也看不懂,她依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认真真地写,旁边摆上她三年级下学期发的课本——一副真正做学问的样子,所以之后我称她为家里的“文化人”。

  信写完,也不读给父母听,只是说:“都写上啦都写上啦!”母亲对她说:“你不念,你哥依然要看的啊!”她说:“看就看呗!”

  我们放假回家,她便提前打招呼:“不要笑话我写的信哦,不然我就不写了。”

  我们依然要说:“写得好写得好,错别字越来越少了。”

  说真的,妹妹的信中,错别字的确是越来越少了。之后听说,她写信和发信也没原来那么怕羞了。我们那儿发信,要走到十几里地的小镇上去发。她出去发信时,不再将信揣在口袋里,而是大大方方地拿在手上,碰到熟人问,她还要将它扬起来,自豪地宣称:“给我哥发信去!”——在她看来,这确实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在我们那小村子里,只有妹妹能够说这样的话,因为她有两个哥哥上了大学。

  弟弟考上大学后,家里更困难了。妹妹来信的内容也有了转变。这样的句子开始一再出现在妹妹的信中:“哥,这次又让你失望了,家里依然没有钱寄给你,怕你着急,先写一封信给你……”在穷困中长大的孩子心是比较硬的,可每当看到妹妹的信,看到信中的这些句子,就忍不住要掉泪。

  妹妹的来信虽然句子不太通顺,可我都能够读懂。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考虑到我的复书妹妹能否读懂。我上小学时写字是很端正的,之后就越来越不端正了。之后发现,我竟然一向在用那些龙飞凤舞的字,在对付一个小学三年级没上完的学生!直到妹妹来信说:“哥,你写的字又有好多我不熟悉……”

  此后,我给一些同学写信,怎么笔走龙蛇(snake)都没问题。但面对信笺,一旦记起是在给妹妹复书时,我马上就变成为一个端端正正的小学生……

2023-11-04 03:01:40

  • 上一篇:父亲的告诫

  • 下一篇:父爱无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