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国藩少年时期,家里并不宽裕。父亲卖掉几亩田地,也要把几个孩子都送进私塾。一天放学,父亲递给曾国藩厚厚一大套“二十二史”。乍一看,似乎和科举考试不沾边。传统儒家教育中,四书五经是必修课,史学、文学等其他书籍,一概被认为是闲书。
父亲郑重地说,虽然对学业帮助不大,但书里蔵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要走马观花地阅读,要把里面的意思吃透。
曾国藩带着好奇把书翻开,并定下每天阅读十页书的目标。每读完一段,就写下体会和阅读笔记。很多时候,笔记比原文内容还要多好几倍。
一个春日下午,好友从百里外来他家做客。朋友这次来找他,是希望和他结伴去参加乡试,途中好有个照应。朋友多年来寒窗苦读,随身携带《四书集注》等“教辅用书”。
“什么?你还读这种书?马上要参加‘秋闱’,你这样不怕落榜吗?”朋友看到书桌上摆放着大部头史书,发出惊叹。
曾国藩坦然地说:“没错,我就是要看这些闲书。至于科举考试,尽力就行。”
几个月后,他和朋友踏上科举考试的征程,朋友高中,而他没有上榜。
三年后,第二次参加乡试,一篇策论在他笔下一挥而就,文章纵横捭阖,深深打动主考官。他摘下解元的功名。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中进士,入翰林院,组建湘军,攻灭太平天国。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史书的认真研读。
那套“二十二史”,他花了十多年时间才读完,做了几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他以史为师,在为人、处世、交际、带兵、治国、理政等方面都胜人一筹。再加上历史的因缘际会,他终“以中人之资,成就非凡之功”。
2023-11-06 03: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