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情感

“全才作家”柯于明

正文:

许多年前,柯于明任《南鄂晚报》总编时,在与他的一次闲聊中我对他说:您最适合当文联主席。其一,你政治素质高,一直在文化宣传部门工作,把握得住文艺创作的轻重;其二,你文艺细胞多,对各类文学艺术都懂,是内行。果然,几年后他做了咸宁市文联主席。这不是相术,也不是戏言。我的判断基于我对柯于明的解读。

  柯于明年长于我,在我用笔去敲文坛的门时,他已颇有成就,并且在咸宁文坛与梁必文、饶庆年、刘明恒、杨弃等同是领军人物。

  我说柯于明是“全才”,一点不假,不是无限放大他的才能,更不是巴结。他不发我的工资,没发过我的作品。我是成年累月在各种媒体看见他的各类文艺作品才这样说的。然而,柯于明总是谦逊地说:哪有什么全才,我只是爱好广泛而已。

  柯于明的“全”,首先体现在他从事文学体裁的广泛性上。他坚持文学创作30多年,广泛涉猎诗歌、散文、杂文、小说、戏剧、影视剧本、报告文学等各种体裁,并都有丰硕成果。他发表的作品达300多万字,出版作品集10部,获奖作品30多篇(部)。200余篇作品被转载,入选各种选本40余种。

  柯于明的“全”,也体现在他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广泛爱好上。他喜爱音乐、书法、美术、摄影、民间文艺,是省音乐家、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会弹古筝,是“鄂南普及古筝第一人”。他会吹葫芦丝,是中国葫芦丝学会会员、咸宁市葫芦丝学会会长。他会作曲,创作了歌曲、器乐曲50余首,有《月亮湾》被评为“我最喜爱的咸宁名歌”之一。他还研究朗诵和表演,唱起京剧,有板有眼;登台朗诵,绘声绘色。

  柯于明的“全”,还体现在他既从政又从文的“双重角色”上。这些年,从报社老总到文联主席,他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一路创业,一路拼搏,多项工作成绩成为全省亮点。作为咸宁市作家协会主席,他乐于做“文学义工”,连续多年组织远程文学笔会,带领咸宁作家“行万里路”,足迹踏遍十余省市。他组织咸宁作家创作出版《这是我的城市》《潜山风景线》《温泉放歌》《脚印鄂南》等;组织了“咸宁文学奖”评奖活动,评选了咸宁“十大优秀作家”“十大优秀青年作家”;依托自己主编的文学刊物《九头鸟》和在各地开展文学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鄂南文学人才。

  可以看出,柯于明是在执意求“全”。他不断拓宽知识面,除了文学,还研究哲学、美学、新闻和文学批评,在各级媒体发表文艺评论60多篇,结集出版了《眉批斯文》。他拓宽生活面,曾当过教师、照相师傅、电影放映员、专业编剧、主编……曾深入湘鄂赣三省边地采访,成为“徒步穿越幕阜山脉第一人”,被全国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这种求“全”,就是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全面的才能,使得柯于明方方面面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多种文学体裁的探索,有助于圆他的文学梦;不同艺术门类的融会贯通,有利于他艺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丰富的生活积累,让他更深刻地把握生活本质,历练思想,铸造灵魂,完善品德,提升境界。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崇德尚艺”和文人操守。

2023-11-06 03:51:2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