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情感

“五卅”喋血与<热血日报>

正文: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仅仅时隔五天,6月4日一大早,就见上海街头的报童摇晃着手中的报纸,高声喊着:“卖报卖报,请看今天刚刚创刊的《热血日报》,披露 ‘五卅’惨案的真相,揭露杀人者的罪行……”

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新鲜出版的《热血日报》轰动了上海滩。

几天后,一大叠《热血日报》堆在了当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军阀段祺瑞的书桌上。他看着上面的一篇篇雄文,好似一把把直刺他心间的利剑,让他暴跳如雷。他清楚,在眼前这个因“五卅”惨案而引发的民声鼎沸的情况下,这张新创刊的《热血日报》,比向沸腾的油锅中撒了一把盐的后果不知要严重多少倍,这简直是火上浇油。

筹办日报

在“五卅”惨案发生后,特别是面对汹涌澎湃的反帝怒潮,上海的新闻媒体在反动当局的操纵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胁迫下,可说是万马齐喑。当时上海虽然有《申报》《新民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9家大报,但均不敢发声,舆论一片沉寂。

5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在成立由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刘华和瞿秋白等组成行动委员会的同时,决定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以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宣传党的政策、策略,为运动指明正确方向。并决定由瞿秋白任主编,立即着手筹备,尽快出版。

当晚,瞿秋白就从中央宣传部、上海《民国日报》等召集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人组成了编辑委员会,在他闸北区宝通路顺泰里12号的家中召开了筹办报纸动员会和第一次编委会。

当瞿秋白传达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后,大家都十分赞同,群情振奋,纷纷表示就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把我党的第一份日报办好。因为在场的人都是老报人和熟知宣传者,办报对他们来说都驾轻就熟,所以寒暄片刻后就马上切入了正题。

郑超麟问:“这报纸叫什么名,中央是否有指示?”

“没有,中央只定了大的方向,具体叫什么名,请我们自己考虑。”瞿秋白答道。

“我看叫《觉醒日报》,如何?我们办报的目的就是揭示真相,让四万万五千万民众都能够尽快觉醒起来,与反动派斗,与帝国主义斗。”

“好,我看这个报名不错。”何味辛当即表示赞同。

“《觉醒日报》?确实不错。不过,当年法国巴黎公社时,就出版过一张名叫《人民觉醒报》的报纸,被列宁同志称为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的重要报刊之一。我们取同样的名,我感到不太妥当。”沈泽民站起身来说道。

何味辛一听,也站起身来说:“哦,这个我倒真给忘了。我们搞革命是新生事物,办个报纸连报名都要炒人家的冷饭,是有点说不过去。但是有我们这些‘秀才’在,我就不信连个响亮的报名都取不出来。”

“要不就叫‘朝晖’如何?现在上海的工人运动如星火一样刚开始燎原,我们是迎着‘朝晖’一路向前冲。”沈泽民说着还做了个向前冲的动作。

“朝晖?感觉是不错,但我总觉得太文,少了点催人奋进的激情。”何味辛提出了异议。

瞿秋白推了推眼镜说:“我赞同老何的观点。现在可以说处在你死我活的生死斗争中,不能太文绉绉,一定要让人一看就能热血沸腾。哎,要不,就叫《热血日报》,你们看如何?”

《热血日报》!热血?好,搞革命就要敢洒一腔热血。这个报名响亮,顾名思义旗帜鲜明,众人稍一思索,都叫起好来。就这样,我党的第一份日报,就定名为《热血日报》。

报名定了,接下来大家就讨论报社设在哪里为好,既要考虑幽静,更重要的是安全。正当大家低头沉思时,瞿秋白笑了起来:“这个报社么,我看还是就放在我这里吧。我这个家,左边没有房屋,是一片空旷地,视野开阔。右边的邻居,是一个年轻人,我注意观察了好长时间了,这个年轻人很正派,应该是个要求上进的青年。这里环境幽静,不太引人注目,交通也较便利,安全上有保证,如遇突发事件,撤离也很方便。”

听瞿秋白这样一说,众人都回过神来,觉得报社放在秋白的这个家里,除了小了一点,其他方面都比较合适。

瞿秋白见大家都没异议,就说道:“大家都没意见,那就先这样,今后如有更合适的地方,我们到时再调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印刷,这可是一个不能出任何差错的大问题。弄不好,会出大麻烦的,必须要找一个绝对可靠的人和地方才行。”

瞿秋白语音刚落,沈泽民马上说:“这个我来解决。我有个好友叫徐上珍,就是个开印刷厂的。他与我有生死之交,最重要的他也是个进步人士,前几天大游行,他就帮我们印了好多传单。我明天就去与他沟通, 估计没什么大问题。”

“好,那就看你的了。”瞿秋白说完在他肩膀上重重地拍了一下。

“我说秋白,你是我们党内知名的大才子,我想有两件事,是非你莫属啊。”沈泽民说。

“你又为我设什么套了?哪两件事?”

“第一,这创刊词,离了你这个大才子可没人敢动笔了。”

“对,对,创刊词,秋白只有你来写,才能写出分量和气势。”众人都应和着。

“好吧,我参加了中央有关会议,对中央的精神吃得更透一些,这个创刊词就由我来拟吧。”瞿秋白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那还有另外一件是什么事?”

“我早就知道你的书法很了得,这报名……”

“对,对,秋白的魏碑,深得1500多年前的我家祖公郑文公郑道昭的神韵。魏碑浑厚雄壮,以魏碑体来题写这个报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郑超麟马上接口说道。

“好吧,既然大家都建议用魏碑体,那我就献丑了,要不我现在就写,趁着大家都在,也好让诸公品评品评。”瞿秋白说完,赶紧拿出笔墨砚,铺开宣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见他笔走龙蛇、挥毫泼墨,一会儿,热血日报,四个苍劲有力浑厚凝重的大字就跃然纸上。

突遇险情

第二天晚上,众人按约定又相继来到瞿秋白家。按照昨晚的分工,一些办报所需的设备也肩扛手提带了过来。沈泽民首先介绍了与印刷厂老板徐上珍沟通的情况。他说,徐老板完全同意承担印刷《热血日报》的任务,只是他的厂现在也在罢工中,如果贸然开工印报,怕引起反动当局和巡捕的警觉。他设想安排几位信得过的工人,每天半夜开始悄悄印刷,说到天亮时分肯定能交货。而且他平时就与报童们有联系,把报纸分发给报童去卖的事,可以由他来安排。

大家一听,都表示赞同。然后,就开始讨论办报方针和版面栏目的设置及相关的分工。按照中央要求,《热血日报》将紧密配合“五卅”运动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着重报道“五卅”运动在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开展情况,批判各种卖国行径,系统地宣传党领导“五卅”反帝斗争的方针,同时迅速地把各阶层的动向、人民大众的呼声和各地声援斗争的情况,传达给群众,真正起到民之喉舌、党之号角的作用。然后经过商定,报纸除社论外,将开设《外人铁蹄下的上海》《紧要消息》《本埠要闻》《国内要闻》《国外要闻》《舆论之批评》等专栏,并开辟《呼声》副刊。一版和社论由瞿秋白负责,二版由沈泽民负责,三版由何味辛主管,郑超麟负责四版副刊。等一应讨论完毕,瞿秋白从抽屉中拿出已写就的《创刊词》让大家过目,看看有何需要补充修改的。

众人一看,都同声称赞秋白的创刊词写得精彩。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此时已近午夜,这个时候怎么还有人来敲门?四人相对一望,要紧把编报的设备塞到桌子底下,又慌忙收捡好桌上的文稿等,瞿秋白才高声问道:“谁啊?”门外传来压低了嗓音的急促声:“是我,有急事,快开门。”瞿秋白刚把门一开,一个身材瘦长的年轻人就挤了进来,一看众人,不禁一呆。来人顾不得打什么招呼,心急忙慌地说:“我就是隔壁的邻居,先生,门外有‘狗’,你们要小心了。”

这时沈泽民突然上前,一把抓住那位青年,左看右看后说:“哥哥,是你?我是泽民啊!”

“是泽民?原来你也在这里,现在情况紧急不便细说。外面有人盯你们好久了,我看不像是正经人,你们快想办法,要有所防备啊。”说完就急匆匆退了出去。

原来,刚才进门的正是瞿秋白家隔壁的那位青年,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茅盾(沈雁冰)。说来也正是巧了,这沈雁冰与沈泽民是亲兄弟,他是沈泽民的亲哥哥。

其实茅盾1921年就参加了党的组织,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在当前这一段时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和初心,他判断他的这个邻居瞿秋白并非等闲之人,只是党的纪律不允许他贸然去联系,但他时刻关注着这里的一切。这两天突然来了这几个陌生面孔,凭直觉他就知道一定是在酝酿什么大事。为防有变,他暗中默默地当起了“哨兵”。果不出他所料,他发现有三四个可疑之人一直在附近游荡,因此赶紧过来报信。没想到屋里这几个人中竟然还有他久未谋面的亲弟弟,但这种时候,他也顾不得与弟弟多说,报了信就快速离开了。

这时,瞿秋白轻轻撩起窗帘一角,向外一看,果真在不远处有几个戴着大檐帽的可疑分子,正对这里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看来真的被盯上了。他知道这个时候让众人出去,反而危险性更大,稍一思考,他拿出了一盒麻将牌。众人一看,都心领神会,都落了座,四个人就搓起了麻将。

不久,门又被敲响了,沈泽民手捏着一只麻将牌一边去开门,一边说:“半夜三更的是谁啊?”他边开门边嘴里还在叽叽咕咕说着,“你们都别动,这牌我要碰的。”

开门进来的就是一个戴大檐帽的,他一看四人在搓麻将,贼眉鼠眼地扫了一圈后说;“不好意思,打搅了!请问你们是否看到一只白色的哈叭狗,我的宠物狗一不小心跑丢了。”

“你没看到我们在搓麻将吗,哪会看到你的狗?真霉气,刚和了一副牌,好运又被狗给搅了。”郑超麟没有好气地埋怨道。

“对不起,那打搅你们了。”大檐帽说着讪讪地退了出去。

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家明白,报社放在这里是极不安全了。沈泽民建议索性将报社直接放到徐上珍的印刷厂去。他去看过,厂不大,但辅助房有几间,也比较隐蔽,完全可以利用。再说报社与印刷放在一起,也更方便些。大家一合计,觉得可以,所以让他抓紧与徐上珍沟通。后来,徐上珍一口答应了下来,第二天晚上,报社就搬到了印刷厂内。

光芒永存

6月4日一早,经过短短四天的紧张工作,第一期《热血日报》终于出现在上海滩的大街小巷。在以后的短短几天中,报上接连刊发了诸如《当心外国人离间的阴谋》《全中国都要受外国人屠杀了!》《五卅交涉中之民众要求——谨防外交当局的狡谋》《外交当局的欺人政策》《推翻媚外的军阀官僚》等一大批社论、时评。这些文章,像一把把匕首,直刺反动派的心脏。为推动“五卅”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打破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的舆论封锁,鼓舞民众的士气,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那时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段琪瑞,在看了密报来的《热血日报》后,如坐针毡。为了打压上海为源头的“五卅”运动,同时也为了消除《热血日报》的巨大影响,他于6月7日亲派蔡廷干、曾宗鉴两个人为特派员,专程赶到了上海。

这两个所谓特派员,一到上海就发布“缩小罢工罢市之范围,缩短罢市罢工之时间”的言论。对此,《热血日报》于6月9日立即刊发了瞿秋白亲自撰写的社论《监督政府的外交》。社论指出:两名特派员的口吻,“无异于代表外国人向我们说:‘你们快些投降,死的是该死,损失的是该损失,中国本来已经是我们的殖民地。’”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

由于《热血日报》的反帝爱国宣传,极大地鞭笞了反动军阀政府的统治,国内外反动派都把它当作洪水猛兽,《热血日报》成了他们寝食不安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择手段要除之而后快。他们先后派出了200多名密探,四处查找报社地址,刺探编辑者,但均因瞿秋白他们防范得当,没让他们找到蛛丝马迹。

6月28日凌晨,瞿秋白一行人编印好最后一期报纸,看着徐上珍领着工人开始向报童分发刚刚印好的报纸,他们才拖着疲惫身躯陆续离开了报社。不想仅几分钟后,一大批巡捕和警察突然包围了印刷厂。原来,反动当局在始终找不到报社的情况下,一个包打听通过对报童的盯梢,终于发现了印刷厂。后来,印刷厂几乎全被砸烂,徐上珍也被抓捕入狱,当天,还未发出去的2800份《热血日报》,也全被焚烧一尽。不幸中的万幸是,瞿秋白一行,因为仅仅只提前了几分钟离开,最终才免遭毒手。

由于当时敌我力量太过悬殊,中央考虑到《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发挥唤醒民众、揭露反动派的作用已基本完成,加上瞿秋白等共产党人随时有可能暴露的危险,所以,决定停办该报,瞿秋白等人也奉命先后撤离了上海。

《热血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虽然只存在了25天,但她在“五卅”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将彪炳史册,光芒永存。

2023-11-06 06:05:39

  • 上一篇:第八株银杏

  • 下一篇:永远的柿子

  • 相关阅读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article where classid='8'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