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镇地处江淮通道,南北要冲,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水运为主的年代,这里成了江淮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镇上店、铺、行、坊、馆、社林立,酒坊、染坊、磨坊、鞭炮等手工作坊的生意更是兴旺。
小镇不大,有一家花炮店却声名远播。他家制作的花炮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作为贡品进献,太后大悦,赐“龙凤旗”一面、寿碗一对,所产烟花炮竹赐名“龙凤花炮”。宣统二年,“龙凤花炮”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一时间饮誉海内外。
龙凤花炮生产工艺十分复杂,“点火放炮,七十二道”,道道工序繁琐。安装引信、糊纸、编鞭等工序由镇上各家各户代工,而配料、煮硝、磨药、装磺等主要工序则由店主亲自操作。第三代掌柜王庆福为人乐善好施,心胸豁达,小镇大部分人家都靠帮他家做花炮为生。名气一响,货自然供不应求。王掌柜店内也招了很多伙计,每到王掌柜上手做花炮后道工序时,他们都会自觉地走开。
敌寇占领小镇时,王掌柜没有随其他商号老板一起逃离小镇,选择留下。那些做花炮的材料也能做炸药,原材料受到严格管控,花炮一时做不成了。店里的伙计王掌柜一个都没有辞退,他说:“这兵荒马乱的,叫他们另谋出路,咋活?好歹以前的积蓄还有点,先撑着吧。”
敌寇打算在县城搞个庆典,派人送来一些材料,叫王掌柜做一批花炮。王掌柜一看,这也算个活,便叫镇上以前帮他加工的人家来领材料。知道是敌人的活,没有一家来领,他只好和伙计们没日没夜地赶工,才总算如期完工。那鞭炮真是“升高五丈声数里,屑如桃花满天飞”。敌寇以前只听说过龙凤花炮名气十分响,却没有真正见过,看到这么漂亮的花炮,大加赞赏,十分满意,此后便对王掌柜十分客气,他的货物进出小镇畅通无阻。可王掌柜再走在镇上跟熟悉的人打招呼时,人家装没有听到,等他走远,朝他狠劲啐口痰,暗骂他“狗汉奸”。他原本挺直的腰杆不由弯了。
省城的敌寇要搞一场更加隆重的庆典,派人送来更多的硝、磺等材料,但这次伙计们干起活来磨磨蹭蹭,有点出工不出力的感觉。王掌柜只得亲自全程参与,日夜监工,总算如期完成了前期的工作。
大伙心中暗想,掌柜是死心塌地地想讨敌人的欢心,估计这次又制作出了新的花炮,用来溜须拍马,想借此扬名。
花炮终于完工了。王掌柜给伙计们发了双倍的工钱,并给他们放了一个长假。敌人害怕其中有鬼,让王掌柜亲自送这批花炮到省城,并要求他在庆典现场亲自燃放。
庆典时,敌寇让王掌柜先试放几只。王掌柜小心地点燃引信,花炮直冲云霄,只见漫天虹彩,声声震耳,真可谓“龙飞凤舞映霞辉,声撼香重让人醉”。众人看得如痴如醉,更是叫好连连。就在他们都伸长脖子向观礼台前聚拢,期待更加精彩的烟花表演时,只听一声巨响,顿时火光冲天,一片鬼哭狼嚎,诺大的庆典现场顷刻间灰飞烟灭,一切都在硝烟中化为尘埃。参加庆典的敌寇和王掌柜都被炸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新四军某军区给镇政府转来一只包裹,内有龙凤花炮制作配方和一封王掌柜的亲笔信,信中写道:“乱世本求传祖业,山河破碎寸心寒。一硝二氯三为炭,花炮冲天照我胆。”包裹内还有一张王掌柜的烈士证。
2023-11-06 0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