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情感

“驯服”炸药的人

正文:

8年前,2013年1月,郑哲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时,有记者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他开玩笑说:“我已经做好随时走人的打算了。”如今,他真的走了。

2021年8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与世长辞,享年97岁。

郑哲敏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提起爆炸,人们往往想到它的威力和破坏性,郑哲敏却用简洁优雅的数学语言概括出爆炸的规律。钱学森欣喜地将这个新学科命名为“爆炸力学”,郑哲敏则被人们称为“驯服”炸药的人。

好好念书,学点本事

郑哲敏的父亲郑章斐出生在浙江宁波的农村,家境贫寒,读过一点书。15岁时,郑章斐去了上海,在一家钟表店里当学徒,边学手艺,边学会计和英语。4年后,郑章斐已是着名钟表品牌亨得利的合伙人,还成了家。之后,他携家人到山东,在济南、青岛开办了亨得利分号。

这名成功的商人不吸烟、不喝酒、不娶小老婆,结交的朋友也多是医生和大学教授。良好的家庭环境为郑哲敏与家中兄妹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1924年10月2日,郑哲敏出生于济南。儿时的郑哲敏很调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济南的大街上有很多人游行,抗议日本侵略中国。看到这一幕后,郑哲敏也带着弟弟妹妹举着旗在自家院子里游行,还恶作剧地围着父亲钟表店里的一位师傅转圈,并把一盆水倒在了那位师傅的床上。父亲得知后大怒,用绳子把郑哲敏捆了起来——父亲是在告诉他:自家店里的工人不可以随便欺负。随后,父亲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商人是最被人看不起的,所以你长大了不要经商,要好好念书,学点本事。”望着新盖的很气派的门店,郑哲敏暗下决心:“无论将来做什么,都要像父亲一样做到最好。”

1937年,郑章斐到了成都,在春熙路开了家钟表店。第二年春节过后,叔叔带着郑维敏、郑哲敏兄弟俩来到成都。尽管是大后方,日本的飞机仍不时来轰炸。有一次,老师问郑哲敏以后想干什么,他答:“一个是当飞行员打日本人,一个是当工程师工业救国。”

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

1943年,郑哲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之所以选择这所大学,是因为哥哥郑维敏前一年考上了这所大学。“他是我崇拜的人,他学什么我学什么。到了第二年,我哥哥说,咱们兄弟俩别学一样的。所以我就改专业了,从电机系改到了机械系。”郑哲敏说。

郑维敏后来也成为我国着名的科学家,是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的创办者。

当年到昆明报到时,郑哲敏是坐着飞机去的,有这种经济实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可学校是另一番景象:校长梅贻琦和很多教授都穿得破破烂烂,学生们在茅草房里上课。但老师认真授课以及活跃自由的学术氛围,给郑哲敏留下了深刻印象。

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回原址,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回到北京清华园。这一年,钱伟长从美国归来,在清华大学教近代力学,郑哲敏成了他的第一批学生。“钱先生的课很吸引我们,他是我的启蒙老师。”郑哲敏说。在钱伟长的影响下,郑哲敏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力学,毕业后还给钱伟长做起了助教。

1948年,国际扶轮社向中国提供出国留学奖学金,全国只有一个名额,郑哲敏获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教授钱伟长以及清华大学教务长、英语系主任、机械系主任等多人推荐。钱伟长在推荐信中写道:“郑哲敏是几个班里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他不仅天资聪颖、思路开阔、富于创新,而且工作努力,尽职尽责。他已接受了工程科学领域的实际和理论训练。给他几年更高层次的深造,他将成为应用科学领域出色的科学工作者。”获得奖学金名额后,郑哲敏选择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钱伟长也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

仅用一年时间,郑哲敏就获得了硕士学位,1952年,他又获得应用力学与数学博士学位,而导师正是长他13岁的钱学森。与他一同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吴耀祖说,数学课上有比较难的题时,郑哲敏总被老师请上台讲解。吴耀祖开玩笑说:“别人做不出来,郑哲敏总是能做出来,难道是因为他的名字中有‘哲有’敏?”

在临近博士毕业时,郑哲敏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项科研。美国哥伦比亚河上有个水库,名叫罗斯福湖,湖两侧是高出水面100多米的高原。美国人想用水库的水浇灌高原上的土地,为此架起了12根直径近4米的水管,但建好后,水管震动非常强烈,根本不能运行。工程方找到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听完情况介绍后,教授问身边的郑哲敏:“你能不能看看这是怎么回事?”郑哲敏点头答应了。经过计算,他给出了解决办法——消除水管和水泵的共振。此后几十年,这些巨大的输水管持续正常运行。

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郑哲敏陷入困顿。美国移民局不仅扣下他的护照,还以“非法居留”的罪名把他关起来。幸亏好友冯元桢(着名生物工程学家)花1000美元把他保释出来。

2023-11-06 18:40:5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