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情感

马龙:一个用刻苦战胜天才的天才

正文:

2021年7月30日,东京奥运会上,马龙战胜队友樊振东,第二次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奥运冠军,几乎超越了所有前辈,成为“双圈全满贯”得主,即在所有世界大赛中至少拿过两次金牌。他身上有着中国人推崇的多种品质,谦虚、踏实、勤奋、成熟。

战神

社交媒体上,马龙的名字与“战神”“王者”等称号分不开,“六边形战士”是流传最广的称号。那是在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上,东京电视台的解说尝试用六边形雷达图介绍各参赛选手特点时诞生的经典语录。两位日本解说认为,马龙,无论在哪个方面均为最强的5分,呈现一个正六边形,“没有任何弱点”。

5岁时,出生在“乒乓球之乡”辽宁鞍山的马龙就被父亲送去练球,11岁时,马龙又赴沈阳练球。期间,他前后换过3次小学都是为了乒乓球。15岁那年,马龙进入国家队,是队中最不爱说话的球员。沉默并不代表没有实力。2006年,18岁的马龙,随国乒参加不来梅世锦赛团体赛,他就此有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并创造了当时乒乓球最年轻世界冠军的纪录。随队教练秦志戬从此把他当作男乒未来的领军人物来培养。

年少成名的天才背后,是马龙对自己近乎偏执的苛刻,每次大赛前,哪怕他的回球已如教科书般标准,他还是示意陪练继续加练。

苦行僧

作为最刻苦的天才,马龙的无敌并非一日练成。又或者说,正因为马龙是尝遍失败苦果后大器晚成的选手,所以他对胜利有超乎常人的渴望。

他多次拿团队金牌,20岁出头的马龙,在最能证明实力的单打项目上,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突破。

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单决赛,马龙以4∶2战胜王皓,获得冠军。只是,好不容易稍微重拾信心,同期队友张继科的崛起,让马龙再度陷入自我怀疑。

2011年世乒赛,马龙夺下男双冠军,而张继科已经捧起了男单冠军奖杯。后者带着一身狠劲,横空出世,在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上大包大揽。

拿下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冠军后,张继科成为世界耗时最短的大满贯得主——仅用445天,他得到了所有重要比赛的金牌。而马龙虽然拿过各大比赛冠军,但一到三大赛(指乒乓球世界杯、乒乓球世锦赛、奥运会)就输球。

2014年,马龙又在世界杯男单决赛中,以3∶4不敌张继科。张继科情绪激动,他双手指天怒吼,还跑去场边踢碎了两块广告牌。这一动作被很多观众视为运动员血性的展现,但王怡薇评论道:“张继科踢碎的不仅是挡板,还有马龙的全部自信。”

“能想起马龙这个名字”

马龙的涅盘,在很多人眼里,像是突然爆发的。

他自称有“选择困难综合征”,这也影响了他的打球风格——犹豫。国乒队友崔庆磊表示,马龙的心魔在于,心理成熟滞后于技术,“他会受到比分限制的压力,知道是对的,但不敢用,担心技术可能达不到”。他后来也深知:“打球就是在逼着自己必须做选择。”

连续三届世乒赛失利后,2015年的苏州世乒赛,马龙重新调整,反复给自己塑造积极心态——“对手也会紧张”“我进入状态快”等,甚至做好“大不了就退役”的打算。这一次,马龙赢了。他打败了自己曾经输过的18岁新星樊振东,决赛又赢了队友方博,特别激动。

世乒赛的冠军为马龙打开了新局面,此后他势如破竹,不断加冕。2015——2017年,马龙连续34个月世界排名第一。

通往世界第一的路上,马龙并不总是赢得轻松。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单打8进4的比赛中,韩国选手郑荣植凭借出色的反手技术,开局就以2比0领先。第三局开始前,刘国梁陪马龙调整心态,说:“走出这个球场,就当被淘汰了,千万不要当作还有机会。我们再进来的时候,是老天给了你机会,回来就是重新开始,一切归零。”

重回赛场的马龙像是换了一个人,无论是对手的主动挑打还是双方多拍相持,马龙都挺住了,连赢三局。第六局,马龙4∶9落后,靠着一分一分地咬,最后拿下比赛。

这是马龙职业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比赛,里约奥运会夺冠后,28岁的他实现了第一个大满贯。更重要的是,从那以后失控的情绪很少在他身上看到。他逐渐变成“无敌”的代名词。

很长一段时间,他看上去没有太多对手,但一直保持对胜利的渴望。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上,马龙获得冠军,世乒赛实现三连冠。他接受现场采访时大喊:“我想赢得冠军,更想赢得大家的尊重。I am made in China!”他有想要被载入史册的野心,希望以后人们提起乒乓球时,能想起马龙这个名字。

他很早就做到了,但还在继续做下去。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赛场,升起了两面五星红旗,央视的解说词再配上两位选手的脸庞,让人充满力量:“马龙告诉我们,漂亮的离场并不只是在巅峰时期退役,也有绝地求生,也有从零开始。他是奥林匹克最好的象征。”

2023-11-06 18:41:0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