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8年7月11日,夜幕落下,学生陆续归家,人大附中的校园熙攘声渐弱。在灯火犹存的一间空荡教室中,35岁的物理教师李永乐开始对着一台录像机“唱独角戏”。
这天他讲的内容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科学知识。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成因”,讲到“特效药格列卫的作用”,再延伸到“仿制药的生产标准”。
像这样的科普视频,自今年年初以来,李永乐已上传了近200条到网上。几乎一天一更,内容紧贴热点,题材包罗万象。
透彻讲解知识的本领,与社会热点贴合,加上成年观众久离校园、重归课堂的那份“怀旧感”,让他的视频受到热捧。截至7月10日,其微博视频播放次数超过1亿,西瓜视频播放超过5800万次,YouTube上的播放量超过900万次。
当老师的“美妙与正确”
“跨界学霸老师”是他的标签之一。
每期视频中的讲解,他大多会回归最基础的物理学、数学与经济学,这些正是他最为精通的领域。
天资聪颖的他从小便在数学与物理上展露天赋。他尤其喜爱钻研难题与怪题,反复琢磨、得出正解的快感让他很是着迷。老师带他参加了奥赛,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屡屡夺冠。高二时,李永乐凭借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
在北大他辅修了经济学学位。大四主动放弃保研名额要“试试考研”,结果轻松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研究生。
分别在中国两座最高学府有过求学经历,李永乐的履历令人称羡。谈到这两所大学的区别时他说,北大是培养科学家的,知道为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而清华是培养工程师的,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
“而我,两者兼备——既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李永乐的老家在吉林。他从小在那里长大,父母都曾当过中学教师,父亲教物理,母亲教体育。
小时候看过父母讲课,他也会偷偷在私底下模仿,而且惟妙惟肖,大家都叫他“小老师”。
因表达能力突出,李永乐被选派参加过无数次演讲比赛。2003年与2004年,李永乐代表北大连续参加了两届北京高校演讲比赛,都赢得了冠军。
李永乐的好口才在清华传开了,有朋友建议李永乐“可以利用口才去外面讲课赚点外快”。李永乐寻思着可行,就去新东方试了试。这让他第一次真正地站到了讲台上。
初登讲台,李永乐好像找到了“天职”一般,那感觉美妙极了。就这样,3年的研究生时光,李永乐一边上课,一边教课,直到毕业前夕。
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北大,本系的同学多出国深造,就业也是在金融业与互联网行业居多。他也去花旗银行、索尼等知名公司应聘过,在面试的过程中,他不断追问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最终他下定决心,一头扎进了中学教师的队伍。
而这一做,就是9年。
“穷人”的动力
9年间,在他的指导下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超过300人。如今桃李满天下的他回顾曾经的时光,却充满挣扎。
2009年,李永乐进入人大附中,带高一物理。上午教课,下午教研,晚上回到家吃完饭已到9点,接着开始备第二天的课直到12点。“因为刚开始不熟悉课程,空闲时间全部被备课填满,第一年累惨了。”
第二年,李永乐继续带高一。原本以为“一回生二回熟”,应该会轻松些,结果学校安排他去带竞赛课。纵然得过奥赛的全省第一,但面对一望无际的“难题海洋”,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课程与竞赛的双重压力下,李永乐曾经连续10天每天只睡3个小时。而这样两头抓的状态,足足持续了8年。
好在高强度的教学任务与大量的习题讲解没有压垮他。他的课一直受到学生欢迎,几乎年年受到学校表彰。师生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阵子,在人大附中教书的李永乐收到大量QQ好友申请。他先是不解,随即想起缘由。
几年前,精华辅导学校找到他说要录视频做网课,课程卖得多可以分成。李永乐满口答应,一年内录了100多个小时的课程。后来精华辅导学校把这些视频课程打包,在县乡地区以很便宜的价格出售。他在其中的一部视频里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QQ号码。
分成没拿到多少,但这件事给了他一个启发,教学视频或许是未来弥补不同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一种方式。
李永乐的爷爷从前生活在安徽的贫困地区,从军打仗去了东北,小时候和他提起过老家那边的人普遍读不起书的穷苦状况。在北大的时候,李永乐也曾组织过去甘肃会宁的考察活动,深入了解过当地教育资源贫乏的状况。
“某种程度上来说,阶级固化从小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李永乐如是说。让每个农村的孩子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公平地参加考试成为他的努力方向。
单纯的快乐
2014年,教学逐渐熟练之后,备课量比以前小了一些。李永乐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教学视频的方式,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使他们受益。
他先是在年轻人居多的B站上传了一些日常课堂视频,随后制作上传了《200道物理学难题》《历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解析》等视频。之后,他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李永乐老师”,把自己以前录制的数学视频全部放在其中,供全国各地的学生免费观看。
这样陆陆续续做了几年,李永乐在中学网络教育里积攒了一些经验与名气。然而,在主流大众中的意外爆红让他始料未及。
2017年4月,今日头条转发了他几年前做的《闰年是怎么回事》的视频,突然成为热点。几经转载,全网播放量高达上千万次,网友好评如潮。
在粉丝的期待与鼓励下,李永乐断断续续地又发布了一些科普视频,结果部部热播,每部的播放量几乎都有几十万次。短时间内,李永乐积累了近百万粉丝,且数量还在节节攀升。
视频走红带来的巨大流量让不少视频平台看到了盈利的可能性,纷纷向李永乐抛出橄榄枝。他最终签约西瓜视频,在日常教学的闲暇之余走上了辛勤创作之路。
他时刻关注热点,努力把与其关联的科学内容提炼出来:看到《无问西东》中“奔跑的核”,身为清华人的他有感而发,讲了一期“原子弹的物理原理”;他爱炒股,遇上暴跌心情郁闷,就做了一期“股票赔钱背后的数学逻辑”;看到世界杯上C罗任意球绝杀,他对“电梯球”产生兴趣,连夜学习弄懂了其中的伯努利定律和马格努斯效应,第二天就做出了节目。
蓝白相间的衬衫,下摆大剌剌地盖住西裤,身后的板书整整齐齐。半框眼镜后的眼神温柔平和,讲解却快速清晰、不拖泥带水。粗犷与严谨,随和与敏锐,种种矛盾糅合在这个网红老师的身上,而他最大的追求便是“分享”“给予”这些单纯的快乐。
2023-11-06 18: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