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文过饰非”害死人

正文:

  “文过饰非”害死人
  
  作者/眭述明
  
  公元403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取代司马氏当了天子,但不过100天,就被刘裕等北府将领赶出了建康城。
  
  桓玄逃离建康后,便退回到他的老巢江陵。从永和元年(公元545年),桓温任荆州刺史,掌握长江上游兵权后,桓氏世镇江陵,故旧甚多。桓玄退返来后,只要认真吸取失败教训,上下团结一心,很难说不会有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一天。事实上,桓玄回到江陵根据地过后便开始召集荆州兵, “曾未三旬,有众二万,楼船、器械甚盛”,依然相当具有实力的。他凭借着这股力量,重新率军东下,企图夺回建康,重登天子宝座。结果却在峥嵘洲(今湖北省鄂城县)一战中,被不到一万人的北府兵击垮,桓玄只得再退回江陵,不久被杀。
  
  桓玄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责任在于他自己。刘裕起兵后,不说桓玄举措乖谬、指挥失策,也不说他常常驾着小船四处游荡,以备兵败逃走,致使部下失去信念,未战先败。单看他逃离建康后,在半路上一心作《起居注》,而不与部下议论时事,就知道他犯的错误有多可笑了。
  
  《起居注》是什么主要文章,值得桓玄置政权存亡与全军将士生死于不顾,一心一意去写作?它无非是帝王的言行记录而已,主要作用是为以后修史和从政留下依据和借鉴。这项工作虽然不可或缺,但随行的文秘人员完全可以承担此项义务。事实上,魏晋以下各朝还专门设有起居郎等文秘人员,负责编撰《起居注》。桓玄倒好,在溃逃途中,居然亲自动手写起《起居注》来,而且专注到这种地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桓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资治通鉴》说得很晓畅: “自谓经略举无遗策,诸军违节度,以致奔败。”就是说,我桓玄被刘裕赶出建康城,败退江陵,不是我指挥失误,而是各部队不服从我的指挥和命令造成的!若要追究失败的责任,自然不在我桓玄,而是各部队的首脑!――天底下居然有这种文过饰非的伪正人!刚打了败仗,他便把责任和不对一切推到了部下身上。他的部下看到这部《起居注》会作何感想呢?就是原本持续愿意为他效力的,多半也会打退堂鼓了。峥嵘洲一战,桓玄别说只有两万部队,就是有20万人马,一定也会被“兵不满万人”的北府兵消灭干净!
  
  工作中出现差错,这本属正常现象,只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虚心总结经验和教训,焉知不能变好事为好事?相反,出了问题不去处理,而是掩饰不对,推卸责任,甚至在总结报告里做假文章欺上瞒下,这样的人迟早要步桓玄后尘。

2023-11-04 02:03:2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