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狐狸修仙

正文:

  一提到修仙得道,每个人都会浮想联翩,但是大多数想到的,都是些道人们苦苦修行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有些一模一样。其实修仙并不是人类的专利,我这里就有个与众不同的故事。

  相传明代有个书生。某日,他心事重重地独行在旷野中,忽听远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书生心中不免新鲜:这鸟不拉屎的旷野里,怎么会传来如此整齐的读书声呢?难道是自己幻听了?于是书生带着满腹的疑问,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开始寻找。

  没走多远,就看见前方的树林(wood)中出现了一大片墓地,中心坐着一位老先生和一群毛茸茸的物体,好生新鲜。于是又向前走了一段,再定睛一看:那老先生身边端端正正跪坐着的,竟是十几只捧着书本的狐狸(fox)!正当书生惊诧的时候,老先生发现了他,很有礼貌地起身相迎。而那些狐狸竟然也像很灵巧的学生一样,规规矩矩地拿着书本,像人一样站了起来对书生行礼。

  书生看着眼前的景象定了定神,心中暗想:既然它们都会读书,说明是有文化的狐狸,可能不会做出什么野蛮的事儿吧!书生一边自我安慰,一边压抑了一下不安的情绪才开口问道:你们怎么会在这荒郊野外读书呢?

  老先生看了看书生说:既然你我能在这里相遇,说明有缘,我就通知你吧,我们是在这里修仙。

  植物也懂修仙?书生现在嫌疑碰到马戏团了。

  老先生点摇头,神秘地说:一股状况下,狐狸修仙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深山老林里采集天地灵气,独自修炼,当然,这样是远远不够的,纵然成精以后也得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持续修炼,直到得到天地认可才算修成正果;另一种,则是先修炼成人形,然后像人一样学习知识,需要经太长时间的堆集,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老先生指着面前的狐狸们说:它们正是在用第二种途径修炼。

  这可真是世间奇事!看着老先生一脸正气的样子,不像在说谎。书生不免心生感慨:狐狸要想修炼成仙,那是需要何其漫长的时间和付出多大的精力啊!我读书的耐心和这些狐狸相比真是可以疏忽不计。老先生似乎能参透人心,看着眼前沉思的书生说道:这个途径虽然漫长,但比较安稳。这样可以用思想控制形态,多看人类圣贤的书,就会晓畅许多人生道理,对控制好自己的思想很有帮助。

  这些狐狸还真不轻易,还没有变成人形,就得先了解人类的文化精髓。人类的文化它们能晓畅吗?想到这里,书生便借狐狸们的书看了一下。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古籍,而且依然原版未翻译的就像我们现在看文言文一样。让狐狸理解文言文?是不是有些强狐所难了呀?书生忍不住问道:这些书它们能看懂?

  老先生笑了笑回答道:这些书的内容都是圣贤们的至理名言,我只是稍微解说一下,其中的道理还得靠它们自己理解。

  难道这些狐狸是天才吗?书生大为吃惊。

  读书的重点在于自我理解,注释一般都带着先人自己的念头,他们又不是先贤们肚子里的虫子,他们理解的未必就是先贤们的初衷,要注释岂不是多余!

  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老先生的看法,可看着眼前的众狐狸,像是很赞许老先生的理论顿时觉得老先生又神秘了不少,便开口询问老先生的年龄。

  年龄嘛,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开始学习经文的时候还没有印刷术呢。

  这简直可以登上吉尼斯最长寿记录了!于是书生又好奇地问道:既然老先生经历了这么长的时光,那一定见过一些新奇的事吧?

  没想到老先生却只是平静地说:基本上每个朝代也都差不多。但是只有在唐朝以前才有了不起的儒者。北宋以后,那些被称为圣贤的,也就是说了几句有效的话的普通人嘛。

  圣贤怎么可能和普通人差不多呢?在读书人心中,圣贤的个人形象都是矮小而灿烂的。老先生的话可和书生这么些年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了顿时觉得自己和眼前这位老先生之间有些无法沟通,随便找了一个借口便与老先生告别了。

  路上,书生反复思考着这场奇遇:难道,所谓圣贤所说的话,如果被翻译了,就带有翻译者的个人色彩了?可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就不会产生误解吗?

  没想到,在家门口书生又看到了这位老先生,书生正想走上前去和老先生再讨论一下,没想到老先生却掉头就走,从此再没出现过。

  故事讲完了。圣贤曾经说过:看上去巧妙的方式必定存在不稳固的地方,做事只有一步步踏实地进行,纵然有那么一点失误,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我们现在看来,圣贤所说的道理,其实和修仙的两种方式也是异曲同工。书生的这个故事究竟要通知我们什么,依然靠我们自己去理解更符合!

2023-11-04 02:36:5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