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戎马生涯30年。司马迁评价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人们对这些功绩都能认同无疑义,但是,却在孙武究竟指挥过几次战争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
据对《史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等文献资料作综合分析,也参考了《左传》,孙武亲自指挥过的战争可以肯定下来的,约有5次。
第一次,公元前512年12月,孙武取得了首次大胜。阖闾派孙武等征灭“钟吾”和“徐”两个小国,又乘胜夺取了楚国的舒地。“孙武为将,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掩余、烛庸”。
第二次,公元前511年,“阖闾闻楚得湛卢之剑”,(笔者注:“湛卢”为当时十分罕见的稀世名剑)因“斯发怒,遂使孙武、伍子胥、白喜伐楚。”孙武等指挥第二次伐楚,接连攻占了楚国的“六”和“潜”二地,又大捷。
第三次,公元前510年,吴、越之间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史称“携李之战”。
《孙子兵法·虚实》篇真实地记述了孙武在这次作战中的体验:“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总结了用兵打仗,贵精不贵多的战争经验。
第四次,公元前509年,吴、楚豫章大战。楚国君命公子子常等伐吴,以报前年失陷六、潜二地之仇。吴王阖闾再次派孙武等率兵回击,迂回作战,避开楚军主力,俘楚公子子繁,又占巢地。楚军攻而转败。
第五次,公元前506年11月18日,爆发吴、楚二国最大规模的战争,即柏举之战。战前,吴王接受孙武和伍子胥等人的高见,联合了对楚有世仇的“唐”和“蔡”两个小国,共同对敌。作战过程中,孙武等充分利用通过蔡、唐攻楚的有利地理条件,采取正面箝制和北侧迂回的策略,出奇制胜,以三万对二十万,五战五捷,于11月27日,攻克郢都,楚昭王出逃。
从此,孙武谋高一筹,善战制敌,战功赫赫,名传天下,再加上经世不衰的《十三篇》,遂成为享有“超时空、超国界”赞誉的中国古代哲人智将。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等。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武。
2023-11-06 0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