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黄道周:最孤独的忠臣

正文:

黄道周出身于贫寒之家,少年时便聪慧过人。14岁那年,他失去了父亲后背井离乡,前往广州官宦之家求学,因才识出众,被赞誉为“闽海才子”。23岁的黄道周,以漳浦第一的名次考取秀才,几年后又考中举人。

但道周的科举生涯并非就此一帆风顺。直到天启二年,近不惑之年的道周方获进士,被授予庶吉士,在翰林院担任编修之职,为经筵展书官。

黄道周刚刚步入朝廷,便正逢魏忠贤把持朝政。百官纷纷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都跪在魏忠贤之前,匍匐爬行,只有黄道周不这样做。又因他与屡屡为受陷害的东林党人仗义执言的袁可立私交甚密,于是,没过多久,魏忠贤便免去了道周的职务,将他赶出了北京。

道周的第一段仕途结束了。

崇祯帝即位后,扳倒了魏忠贤,重新启用了一批大臣,其中就包括黄道周。他也被提拔为右中允。崇祯三年,辽东督师袁崇焕因“己巳之变”遭凌迟处死,许多大臣也被连坐下狱。皇帝雷霆震怒之下,竟无人敢为他们主持公道。

只有道周愤而连续三次上书给崇祯,直言,“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崇祯大怒,将黄道周连贬三级待用。但正因他的仗义执言,大学士钱龙锡等一批受连坐之罪的大臣方得幸免。

此后,黄道周开始不被皇帝待见。因厌倦了朝中挤压、倾轧的党争之风,道周向皇帝称病请辞。临行前,道周上《小人勿用》疏,批评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并劝诫崇祯“退小人,任贤士”。崇祯再次震怒,道周被治“滥举逞臆”之罪,削籍为民。

这是黄道周第二段仕途的终点。

崇祯九年,崇祯帝再次启用黄道周。崇祯本以为他经贬谪数年,锐气早已消磨殆尽,为人会变得圆滑一些,却不想道周依旧不改刚直的本性。

崇祯擢杨嗣昌等5人入阁。道周上书弹劾杨嗣昌,指责他妄图私下议和,为人阴险,排挤名将卢象升。崇祯在平台上召见诸大臣,黄道周上前与杨嗣昌争辩,“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袒护杨嗣昌,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随后他厉声逼问崇祯:“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崇祯被气得拂袖而去。

随后,道周被连贬六级,降为江西按察司照磨。不久,道周又被人举荐,崇祯大怒,怀疑他结党营私,剥夺他的官职,逮捕下狱,以“党邪乱政”的罪名,杖责八十。崇祯忌惮于他的声名,最终没有杀他。道周被贬往广西戍边,崇祯命其“永世不得归”。

但数年后的崇祯十五年,黄道周还是再次被启用了。此时的大明朝,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回到北京的黄道周见到崇祯,痛哭流涕道:“臣不自意今复得见陛下!”眼见局势已经难以挽回,已经无意仕途的道周以犬马之疾告老还乡,皇帝批准了。

这是道周第四次离开北京。他没有想到的是,此别不久,大明大厦倾颓,故土行将沦陷。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随后清军入关,整个北方大地陷入熊熊战火。年过花甲的黄道周听闻北京沦陷,痛哭流涕,北望中原,忧心如焚(先生乃率诸弟子为位于邺园,袒发而哭者三日)。

凤阳督师马士英拥立福王在南京登基为帝,是为南明弘光帝,启用道周为吏部左侍郎。

道周向福王上进取九策,即着名的《时务疏》,细陈江南的地理与经济态势。随后,他提出建议,希望可以定都南京而徐图故土,剿灭叛贼以平群盗。然而,奏疏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道周心灰意冷,向友人坦言:“吾辈顽石,无补于天。”他奏请去祭拜禹陵,离开了南京。

不日,南京陷落。弘光小朝廷覆灭。

隆武皇帝朱聿键本封唐王,袭爵于南阳。

清军连陷南京、杭州,弘光帝和诸多明朝藩王被俘。朱聿键逃入福建,被福建巡抚张肯堂和南安伯郑芝龙拥立为监国。黄道周再次被征召入朝,被拜为武英殿大学士。

在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个主要政权中,隆武帝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个。道周对其评价颇高,心中也重新燃起了不少希望。

隆武元年(1645)七月,黄道周在福州校场举行誓师,揭出抗清义旗。闽中百姓感于道周忠义,纷纷“荷锄从之”。

在建阳,道周整编了军队,操练之后就北上准备与清军作战。不久,道周队伍到江西上饶,“老幼咸集,壮者不召自归”,这是他最为鼎盛的时刻,“诸慕义从军者几及万人,军声颇振”。他兵分三路,一路向西,以便策应赣南的军队。另两路均指向东北,一路指向皖南的休宁,一路指向婺源。

义军起初连战连捷,但随后便遭遇了困境。道周向隆武帝上《孤军莫救危疆难支疏》,恳请隆武帝派出援军,拨给粮草。隆武帝下旨方国安、郑鸿逵出兵策应,但方国安是绍兴鲁王的将领,当时鲁王和隆武帝互相争正统地位,闹得不可开交,方国安当然不会听隆武帝的命令;郑鸿逵是郑芝龙的弟弟,当时郑芝龙正在和洪承畴眉来眼去,也不会听隆武帝的。因此,“诸路之师,竟无一出者”。

道周无奈,决定“无以报朝廷,不如一战决也”。上饶的守臣和乡绅纷纷劝阻,可是道周说,我不能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动摇军心。他孤注一掷,带着千余人从上饶进攻婺源。他勉励大家不要辜负八闽父老的重托,要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誓与清军血战到底。至婺源明堂里时,义军被清军重重包围,道周不幸战败被俘。

道周在最后进攻婺源之时,应该已经立下了杀身成仁的信念。他历经四朝四帝,在天启年间被魏忠贤排挤出朝;在崇祯年间屡遭贬谪,险些命丧于诏狱中;在弘光朝不受重用,报国无门;只有在隆武帝的麾下,他才获得了实现抱负的机会,践行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

尽管顾诚评价道周时曾称他“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但道周的风骨与情怀却无可指摘。尽管道周入朝为官、开课讲学十数年,家中却未有余财。他的母亲,一直在漳浦的田间耕作。当他筹建义军之时,还散尽家财来筹措粮草。

固守清贫、德如天高、大义凛然、崇高圣洁。“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徐霞客的评价,黄道周当之无愧。

2023-11-06 20:29:5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