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正义不一定属于胜利者

正文:

吕后虐杀戚夫人,制造“人彘”事件,这是她人生的一大败笔。

戚夫人确有取死之道。她最大的失误,是不应当仰仗着刘邦的宠爱,挑战吕后和太子的位置。但是,这个失误罪不至诛啊!她被虐杀的史实昭示着吕后道德高地的彻底沦陷。

“人彘”事件发生后,吕后还让汉惠帝去观摩她的“杰作”.汉惠帝是吕后的亲生儿子,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这不是人做的事!连亲生儿子都这样看,历史将会怎样看待吕后?

此法,彼法,看法最大!

吕后对戚夫人,可以囚,可以杀,但制成骇人听闻的“人彘”,是注定要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重大丑闻。因为它丧失了人性,挑战了人类的底线。人们同情戚夫人,确有同情弱者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吕后的“精彩”表演揭示了她自己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内心。

本来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战争”,戚夫人是“战争”的发起者,是施暴者,吕后是受虐者。但是,历史开了个大玩笑,施暴者最终成了受虐者,受虐者成了施暴者。现实生活中,吕后胜利了,戚夫人失败了。但是,正义不一定属于胜利者,邪恶也不是失败者的专利。

历史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吕后与戚夫人的斗争属于后宫之争,后宫斗争的本质仍是政治斗争。但是,即使是政治斗争,也有一个文明的尺度与底线。胜利者要善待失败者,因为善待失败者就是善待自己。放纵自己的私欲,疯狂地报复失败者,泯灭人性,正义自然会在胜利者最为得意的时候悄悄地失去。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吕后无法写明自己的人生,在她死后两个月,吕氏宗族就被灭族,他们也无法为自己留下只言片语。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对吕后残酷诛杀戚夫人均没有善评。吕后只是一时的胜利者,一旦她下世,就会彻底失败。

公元960年,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夺了八岁小皇帝周恭帝的皇位,建立了大宋。但是,对于失败的柴氏皇族,赵匡胤给了极大的优待。甚至在太祖誓碑的三条之中第一条就是优待失败的柴氏宗族,周恭帝没有被虐杀,反而受到优抚。赵匡胤以自己的理性与宽厚善待了失败者,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增加了一大亮点。

赵光义称帝之后,对其兄赵匡胤的善举心领神会,不过,他的做法多了一些权术色彩。大宋端拱元年(988)二月,宋太宗为了平息雍熙北伐带来的大臣非议,将赵普第三次请出山担任宰相。赵普一上任,强力整顿吏制,短短五个月就除掉了朝中两个结党营私的集团。赵普的雷厉风行触动了宋太宗的神经与利益,当年七月让赵普回家休假。宋太宗削除赵普的权力,赵普非常知趣地加以配合:一是请病假,二是求退休,三是辞官职。正当赵普多次上书要求退休之时,宋太宗却突然止住了脚步,坚决不同意其辞官。一心要削除赵普巨大影响的宋太宗为什么突然刹车止步?因为,宋太宗发现赵普老了,已经进入人生的倒计时了。消灭一个不是威胁的威胁,实在不值得。所以,他止住了逼迫赵普退出官场的做法。他想给大宋的臣子们制造一种感觉:当朝天子不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不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而是一位对功臣充满着感恩与仁慈的人。一句话,宋太宗想最后利用赵普一把,为自己增色。

在宋太宗与宰相赵普的斗争中,宋太宗绝对是一位胜利者,但是,他不想让失败者赵普就这样走掉,他还想最后再利用赵普显示一下自己的宽厚。因此,赵普的第三次罢相,拖了差不多两年才得以完成。赵普死后,宋太宗为其辍朝五日,并亲自撰写了神道碑,充分肯定了赵普的功绩。

一个胜利者如此利用失败者为自己博取美名,真是闻所未闻。相对于一心只想报仇的吕后,宋太宗似乎更是一位江湖大师——会玩。

胜利是人之所欲,但是,获取胜利后如何对待失败者却考验着胜利者的道德水准。胜利者一旦在胜利后任性用权,甚至不计牺牲政治成本,必然要付出道德的代价。正义的评价核心是道德,溢出道德底线的丧心病狂必然成为人生败笔。因此,胜利与正义二者之间不一定画的都是等号。

2023-11-06 20:30:4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