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乐读《史记》之刺客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正文:

司马迁笔下的刺客个个拥有坚定的意志,敢于以弱小的个体反抗强权,即使在临死之前,也都是大义凛然,充满着英雄豪气。

刺客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殊的职业,其工作是出于政治、私怨等需要,对某个目标人物实施谋杀。美国历史上着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死于暗杀,美国总统林肯死于暗杀,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最后也是死于暗杀。因此,一说刺客,他们在人们的心中,总是藏在某个隐蔽的角落,像一条伺机而动的毒蛇,会在猎物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瞬间夺取对方的性命,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却不是这样的。他在《刺客列传》中描写的刺客个个都是有情有义值得称颂的人。他们拥有坚定的意志,敢于以弱小的个体反抗强权,即使在临死之前,也都是大义凛然,充满着英雄豪气。

《刺客列传》中主要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大刺客,分别是曹沫、专诸、荆轲、聂政和豫让。今天我要讲的是五大刺客中大家不怎么熟悉的豫让。

豫让是晋国人。早年间曾在范氏和中行氏家族打过工。范氏和中行氏都是晋国的上卿,算得上是最早期的世家大族。豫让在他们两家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薪资待遇和福利都差点儿事,再想到这两家那么大的产业,却对员工这么抠门,一封离职信就炒了东家。

后来,豫让听说智伯(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智氏家族首领)那里不错,不仅工资高,其他方面的福利也特别好,就去投奔了智伯,到了智伯那儿以后,智伯对豫让也十分器重。

后来,智伯和赵襄子(春秋时晋国世卿,赵氏家族首领)闹掰了。智伯在攻打赵襄子的时候,赵襄子和韩、魏两大家族联合起来玩套路,反手把智伯给灭了,顺便瓜分了智伯的土地,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要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智伯失败了,人死如灯灭,再大的仇也可以化解了,偏偏这个赵襄子却对智伯的怨念极深,他竟然把智伯的头盖骨做成了酒具,平常喝酒的时候就用它,一边喝,一边嘴里还念叨着:“智伯啊智伯,你活着的时候欺负老子,现在老子天天拿你的脑壳喝酒,看你还怎么嚣张!”

智伯失败之后,豫让侥幸逃到了山里。风波平息之后,豫让回到城里打探消息,当他听到赵襄子拿智伯的脑壳当酒杯的消息,回想起智伯对自己的礼遇。豫让的心如刀割般难受,他来到智伯坟前,跪倒在地,仰天悲呼:“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没错,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典故的由来。

可是,这赵家毕竟不是菜市场,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豫让为了报仇,改名换姓,伪装成受过刑罚的人,卖身为奴,进了赵家去打扫和维修厕所,寻找机会刺杀赵襄子。

按说,豫让的想法是没错的,人有三急,厕所总是要去的,而且,人在上厕所的时候防范能力和警惕性都比较低,所以选择在厕所中暗杀赵襄子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可惜这个赵襄子命不该绝。

话说这一天,赵襄子进了厕所,突然感觉到背后传来一股杀气,心里一阵惊悸,想也不想就冲出了厕所,而此时豫让的匕首已经拔出了一半。

跑出来的赵襄子赶紧命令侍卫去厕所里搜查,豫让来不及逃脱,被抓了个正着,还在身上被搜出了匕首。赵襄子厉声喝问:“你是何人?受何人指使?为何要谋害我?”

豫让虽然被擒,却面无惧色,大义凛然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智伯的家臣豫让。没有任何人指使我,我来就是为智伯报仇的。要杀要剐,随你便!”

赵襄子制止了正要动手的侍卫,说:“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意思是说,不要杀他,这是个忠义之士,我以后小心防备一点就好了。智伯没有后人,他仅仅是个家臣却想要为智伯报仇,这是难得的义士。

然后命人把豫让放了。

此事过后,豫让并没有放弃行刺。他为了让自己的形体相貌不被人认出来,用有毒的漆涂遍全身,导致皮肤肿烂;吞下烧得通红的木炭,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难辨;他装扮成乞丐沿街乞讨,最后连他的媳妇面对面都认不出来他了。

有一天,豫让的一位朋友在路上觉得这个人眼熟,就尝试着问道:“你是豫让吗?”

豫让回答说:“是。”

这朋友一听心里顿时一酸,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弄成这样了呢?”

豫让便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这位朋友。朋友听完之后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说:“兄弟,你这是何苦啊,凭借着你的才能,如果委身侍奉赵襄子,他一定会亲近宠爱你的,那样的话,你刺杀他不是更容易吗?现在你把自己的身子弄残了,想刺杀他不是更难了吗?”

看着朋友哭,豫让也哭了,他对朋友说:“如果我委身侍奉了赵襄子,后来又要杀掉他,这是不忠不义、心怀二意地侍奉君主啊,我知道我现在的做法很难,但是我就是想让天下后世那些不忠不义、心怀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和朋友诀别后的豫让准备再次刺杀赵襄子,他藏身在赵襄子每天出行必经的一座桥下面。这一天,赵襄子和往常一样,骑马来到桥边,刚要上桥,自己的马突然惊了,死活不肯上桥。赵襄子心中一动,对手下说道:“快去桥下看看,豫让肯定在桥下。”

几个侍卫纷纷拔刀出鞘,到桥下一看,只看到了一个要饭的,没有看到豫让。赵襄子却说道:“快快快,快拿下他,此人就是豫让。”

豫让一脸惊奇,疑惑不解地问道:“您是怎么知道是我的?”

赵襄子双眼一闭,一声长叹道:“豫让先生,你先别管我是怎么认出你来的。我只想问你,你也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后来智伯把他们都灭了,你为什么不替他们报仇,现在却偏偏和我过不去呢?”

豫让听了赵襄子的问话,从容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

是,我当初确实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但是他们都把我当一般人来对待,所以我也只把他们当作一般人。但是智伯却以“国士”之礼待我,那我自然就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赵襄子听了豫让的话,长叹一声,说道:“豫让先生,你对智伯的忠义,我很感动,之前我敬你是一位义士,宽恕了你,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想取我性命,这次我不能再放过你了!”于是,命令侍卫把豫让团团围住。

豫让看着包围自己的侍卫,哈哈大笑起来,随后,笑声变得扭曲且癫狂,狂笑中的豫让冲着赵襄子大声说道:“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意思是说,我知道您是明主,您之前宽恕了我,天下没有不称赞您的。今天的事,我本该受死,但是我希望能借您衣服刺上几下,也算达到了我报仇的愿望,这样的话,即使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赵襄子见此情此景,不禁泪流满面,高呼三声“真义士也!”然后便命人把自己的衣服拿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跳起来刺穿了衣服,然后,冲着众人说道:“我豫让终于可以报答九泉之下的智伯了。”

随后,双眼一闭,面含微笑,横剑自刎。

豫让的故事动人心魄,他坚持为智伯报仇,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智伯理解他、赏识他,所以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也才有了“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的无声承诺。

(摘自研究出版社《乐读〈史记〉(下册)》    作者:杨铄今)

2023-11-06 20:31:0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