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为何刘秀能延续汉朝

正文:

公元25年8月5日,刘秀宣布即皇帝位,建年号建武。不过在当时,大概很少有人相信,他会在十几年后一统天下,并使汉朝延续了近二百年。

在刘秀众多的对手中,对他威胁最大的是西北的窦融、隗嚣和西南的公孙述。但三人虽然都拥兵自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却从来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刘秀最后获胜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统一天下的目标。

窦融:主动归顺得善终

窦融是西汉外戚的后裔,在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他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中原相当危险,所以千方百计谋到了河西的职位。窦融在河西实力雄厚,地位稳固,又远离战乱。

窦融一开始就服从刘秀,接受印绶,采用建武年号。刘秀竭力招抚窦融,以加强对隗嚣和公孙述的压力,向窦融发了一封充分展示恢宏气度和高超战略的“玺书”。刘秀要窦融在服从他与支持隗嚣、公孙述之间做出选择,并坦率承认“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最后声明“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

这就是说,将来他可以给窦融等人“分土”,但绝不会同意“分民”,听任国家分裂。玺书到达河西后,引起很大震动,窦融立即上书效忠。

在隗嚣公开叛汉后,窦融在五郡秣马厉兵,上疏朝廷请求配合。建武八年,刘秀亲自西征,窦融率领五郡太守等数万步骑兵与汉军会师。隗嚣平定后,刘秀封窦融为安丰侯,破格划给他四个县作封邑。在刘秀东归时,又让窦融返回河西驻地。窦融深知拥兵在外不安全,几次上书请求派人取代,但刘秀答复:“我与将军的关系就像左右手,你一再谦让,难道不理解我的心意?好好管理军民,不要擅离职守。”

四年后,窦融最终任级别最高但无实权的文职——大司空,安享殊遇,以七十八岁高龄善终。窦氏一门同时出现“一公,两侯,三(娶)公主,四二千石(年俸二千石的官职)”,享尽荣华富贵。

隗嚣:识天命却割据自保

隗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识天命”的,他知道自己不具备统一的能力,主动向刘秀效忠。但当刘秀取得决定性胜利时,他却希望保持割据地位,非但不主动配合刘秀,反而多方牵制。

公孙述称帝自立后,几次从汉中出兵,给隗嚣送来了大司空扶安王的印绶。隗嚣杀了公孙述的来使,又发兵击破公孙述的军队,使他无法北出。但他又认为天下成败未定,不必一心一意服从汉朝,当汉朝要“假道”他的地方出兵平定公孙述时,他千方百计地阻挠。

所以刘秀很不耐烦,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不要再玩花招:“隗嚣你是文官,应该懂道理,所以我再一次给你下诏。现在如果你真愿意投降,就拿出行动来,这样还可以保全爵禄,后福无穷。我快四十岁了,带兵十年,厌恶那种浮语虚辞。如果不愿意,就不必答复了。”隗嚣看阴谋已被刘秀识破,只得派使者向公孙述称臣,从此与刘秀彻底决裂。

平心而论,隗嚣没有干任何对不起刘秀的事,即使想割据自保,也只限于自己的辖境。他没有听从刘秀出兵征公孙述的命令,无非是为了保存实力,又不愿失去公孙述这个潜在的盟友。但是他的做法阻碍了刘秀的统一进程,这是刘秀不能容忍的。刘秀很快调动兵力,以压倒优势,最终消灭隗嚣。

公孙述:关门称王失时机

公孙述一开始就想当皇帝,让人制造图谶,并在自己的手掌刺上“公孙帝”三个字。在刘秀称帝之前两个月,公孙述就已经自立为天子。他控制的地盘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秦岭以南的陕西,拥有很强的实力。

可是公孙述却满足于关起门来称王,一次次丧失与刘秀争夺天下的时机,坐待刘秀在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后的最后一击。

建武十一年,汉军节节胜利,长驱直入。刘秀再次写信劝公孙述投降,重申宽大政策,做了保证。公孙述把信给周围亲信看了,他们都劝他投降。公孙述却说:“哪有投降的天子?”从此左右再也不敢劝他。

九月,吴汉率领的汉军进逼成都。公孙述用重金募集了一批敢死队,出奇兵打了一个胜仗,但挽救不了大势。十一月,汉军已攻至成都城北的成门。此时公孙述翻了翻占卜的书,找到一句话“虏死城下”。他以为应验在吴汉身上,亲自率兵出城作战,结果被刺穿胸部,掉下马来,当晚就丧命。

建武十三年正月,吴汉率领得胜的汉军顺长江而下。此时刘秀正在洛阳宫中接受群臣的朝贺,其中就有大司空窦融,却没有本来也可能在场的隗嚣和公孙述——如果他们当初愿意投降,至少能保全性命吧!

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刘秀致力于统一,而隗嚣、公孙述既抵制刘秀的统一,自己又不愿从事统一,他们的灭亡是必然的。

(摘自《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

2023-11-06 20:31:3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