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情感

带4岁儿子骑行 川藏线背后

正文:

可是我总是愿意相信,无用的风景,无用的困难,无用的经历,有一天会在小启天遇到真正的困难时,变得有用。

前段时间,一则“32岁单身奶爸带儿子骑行西藏”的新闻冲上热搜。

网友两极分化,为此吵翻天。

有人叫他“狼爸”,有人说他“想红想疯了”。

我们找到这位父亲,与他聊了聊。

他说:“我早就猜到会被骂得很惨,只是他们猜错了,我并不想红。”

一父,一子,第一次踏上旅途,他知道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自己扛得住,但孩子能吗?

我叫张海潮,来自陕西西安,大家知道我或许是因为我最近被讨论得很多。

每次直播时我都会收到很多留言。

比如“这家人真有钱”“你不顾儿子安全吗?”“孩子不上学吗?”这样的问题。

但其实,带儿子骑行川藏线,是我考虑了很久的事。

我是个单亲爸爸,也是一名户外救援队队员。常年驻扎在无人区,从高山找到被困旅友是我们的工作,无论是死是活,都必须带他们回家。

在做搜救员之前,我从没想过生死的问题,哪怕一点也没。

托朋友做点小生意,日子不好不差也就过去了,和每个人一样,有房有贷款。

唯一不同的是,我每天在家带娃,做饭洗衣接送孩子上下学,过得很重复。

在心里,我希望自己成为普通又不普通的父亲,能陪着孩子走很远的路,又总是提醒自己千万别陷进怪圈。

两年前有个机会,和朋友约着川藏骑行,那次出走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

从遍地直角线的城市走进乡野,叫不出名字的动植物,北上朝圣的藏民,追着光的羚羊……看什么都是人生第一次。

回来之后,我有预感人生将会发生某种偏移,但具体是什么不清楚。

我迫切地想和小启天分享,把沿途的照片拿给他看,小启天很高兴,眼里冒着光:“爸爸我也要去拉萨!我也要去拉萨!”

我当然知道这是小孩子一时兴起的话,不会放在心上。

后来我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个路还走不稳的小屁孩,天天嚷着要骑车去拉萨,凭着想象画了一张从家门口通往拉萨的地图,画得歪歪扭扭。

他甚至都不知道拉萨在哪,骑车过去有多远。4岁的小启天,脸上还挂着大鼻涕呢……

不过我是个容易被说服的人,小启天念了几次,我有点动摇,觉得带孩子出去走走也是好的。

我先跑去找小启天妈妈商量,她说不行,拒绝得很干脆。没过几分钟我收到她的短信:“去吧,但是注意安全。”

她主动跑去给我们双方父母做了思想工作,让老人家不用担心,又和学校请假,说明情况。

虽然我们已经分开了,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是个会给我和孩子很大空间的人。再一个她也相信我的户外经验。

带孩子骑行,我自己也很有压力,虽然在救援队有基本的训练和实战,可一旦涉及到家人,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自己扛得住,但孩子能吗?

带着这个问题做准备,吃穿住用行,所有极端天气和病症都得考虑到。

一个帐篷,一个烧火做饭的炉头,还有一些药品。孩子的衣服必须得带齐,遇到天气突变的时候,冷了热了都有得换,特别是雨衣。

自行车后座的儿童座椅,我特别增加了安全带和头盔,防震防晃,安全第一。

装备只是个开头,这还远远不够。

这一路,好心人太多了

骑行不容易,不像自驾,一脚油门一踩就能往前走。

我们从4月29号成都骑车出发到今天,已经是第53天,53天里,只前进了1200多公里,全程三千多公里的路,还遥遥无期。

一个原因是我们带的东西不少,又多又重,加上孩子坐在后头,一路上走得特别困难,时不时就要休息。

休息的时间很不确定,有时候走不动了,有时候小启天贪玩了,有时候我们中的哪一个生病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都乐意享受过程。

平均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上,奔跑的藏羚羊,可爱的土拨鼠,牦牛……让小启天的眼睛亮堂堂的,看什么都好奇,看什么也都喜欢,不停叫“爸爸”。

那是他眼中的世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小启天是自来熟,见谁都像好久没见的朋友,热心得很。

一般使出“这是什么”“你在做什么”两句“杀手锏”就立马能让局面破冰。

他会帮旅店老板在路边招揽生意,给朝圣的爷爷递水,要是谁给他点吃的,他转头就分享给藏民小朋友,自己一个不留。

从小我就告诉他,要大大方方接受别人的善意,然后将这份善意一路传递下去。

现在看来,小启天做到了。

川藏线骑行的人比想象得多,遇到年纪最大的有88岁。

看到他,你都不好意思叫他“老人家”,从我们身边经过的时候,打招呼中气十足,完全不是88岁的状态。

说实话我挺震撼的,这么大年纪,还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有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在给自己设限,这太可惜。

很多人关心我们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每天的花销多少。

吃饭是我们最不愁的。

大概是看我带着孩子吧,路上好多藏家人总是会给我们拿零食递水果,上来说一句“扎西德勒”,然后挽着我胳膊去他们家吃饭,每个人都特别淳朴热情。

有时候我们也自己做饭,路边搭个炉头煮点小米粥,我带的是免蒸米,加点水就能煮熟的那种,不过多数时候我们会在饭馆吃。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刚出发不久,路过一个长上坡。当时我在前面骑,隐约听到后面有人叫“等一下,等一下……”

我回头一看,是个藏民老奶奶,手里提着一大袋零食跑得直喘气。

奶奶追了我们几百米,就为了给孩子一点吃的。当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道谢,弯下腰才发现自己眼眶已经红了。

和小启天在一起很幸福,什么都跟着沾光。

什么才是“有用”呢?

很多人觉得带孩子来藏区骑行简直是天方夜谭,缺氧怎么办?感冒怎么办?高反怎么办?

其实只要功课做足,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让我意外的是,这一路小启天状态特别好,没高反也没感冒,累了困了摔了,雨天不好走了,他一句也没抱怨过,一次也没哭过。

反而是我扁桃体发炎好几次,让小启天一直照顾着。

他常常为我加油,有时会剥一颗糖,塞到我嘴里:“有甜甜的味道,爸爸的病马上就好了。”

以前在家里不会有这样的感觉,遇到各种困难,我都会直接帮孩子挡掉,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经过这一路我发现,小启天已经长成一个小小少年,学着为我遮风挡雨了,就像一对好哥们勇闯天涯。

说“勇闯”,真不是开玩笑。

我们遇到最危险的情况,是在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当时我们父子俩被困在东达山垭口,一个叫做“生命禁区”的地方。

因为什么呢,其实那天我们急着赶路,如果下不了山就得住在山上,这太危险了,随时可能缺氧。

所以我俩从早上8点出发,中午随便吃了点鸡腿,垫巴垫巴肚子就一直在赶路。那天天气不好,大风加上海拔高气温低,我们小启天手脚特别冰凉。

给他戴手套,穿棉鞋也没什么用,我就知道他有点失温了。

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如果继续下山,只会更危险。

我心一横,在垭口边支起帐篷,开始烧热水,来来回回给小启天手脚泡了七八遍,等他体温恢复正常才让他去睡觉。

我不敢睡,躺在旁边看小启天状态,一直到凌晨两点才敢闭上眼睛眯一会。

那天直播间里很多朋友让我很感动,陪着我们不肯睡觉。有人还哭了,因为担心我和小启天。

所以我一直和朋友们强调,如果没有户外经验千万不要学我,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确实太危险。

这一路虽然有惊险,但美好的人和事也多。

经过怒江七十二拐的时候,我忙着在前面骑车,后座的小启天突然很激动地大叫:“爸爸,爸爸,是彩虹!好大的彩虹!”小手死死抓着我不肯松开。

我转过头,眼前的一幕到现在也没办法形容,两道彩虹横跨两座大山,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个瞬间,好像所有的焦虑、烦恼、迷茫,都没那么重要了。什么困难都不是个事儿,只要小启天快乐。

我还记得小启天刚出生的时候,粉嘟嘟的脑袋,眼睛还没睁开就会用哭声压人,搞得我也快哭了,全身都在抖。

孩子长大真是一晃眼的事,他的每个成长瞬间我都想拍下来,等他再大点就指着照片告诉他:这是你4岁时和爸爸在拉萨,当时你因为追不上藏羚羊差点哭鼻子了……

我相信,成长是梦想重新绽放的声音。

这段时间我们收获了很多朋友的祝福,质疑当然也不少。

“这些对孩子有什么用呢?”

每个人都在关心有没有用,却从来不关心那些“无用”的东西。

可是我总是愿意相信,无用的风景,无用的困难,无用的经历,有一天会在小启天遇到真正的困难时,变得有用。

不是吗?

这一路我在小启天身上学到太多了,我一直以为是我在撑着孩子,没想到是孩子在默默支撑着我。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也更乐观。

生命经历了32个年头,直到30岁那年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所以对小启天,我一点都不着急。

我想过,这个骑行计划是可以持续一辈子的事。现在小启天4岁,等他8岁时,10岁时,15岁时,每个成长阶段都“出走”一次。

然后我们一起骑车,一人一辆,一大一小。

等我老了,就是一老一小,这多好啊。

编辑写在最后:

多年后,当真正的困难摆在眼前,小启天或许会想起2021年夏天,他人生的第一次骑行。

或快乐或悲伤,都是他的生活,是属于他的记忆。

穿过山川晨雾,在怒江七十二拐看见彩虹挂天边,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挺过惊险一刻。

小小的身体开始学着与大山对话,与生命中的不可抗力对话,即便他还是摇摇晃晃的。

父亲深知自己没办法陪孩子走很远的路,但他会一遍遍鼓励:“小启天,加油,爸爸爱你。”

这就够了。

有时候,爱比自由重要。

2023-11-06 18:27:3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