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晓宇本来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知识分子的家庭也让他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可是刚上高中不久,他就不幸患上了躁狂抑郁症,也叫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会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
精神科专家说,此病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可怕之处在于,不知何时会发病,吃药也无法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送医。于是,父母从1992年起,基本每年都要送金晓宇去医院。
而此时,金晓宇也像迎来了转机一样,开始埋头自学,他对语言产生了兴趣。他报考了浙江大学英语系的自考专业,而后发奋苦读,用了两年即拿到了毕业文凭。随后,他要求父母给他买书——英语、日语、古文、围棋、音乐、绘画、地理等等,各种书籍累计两百多本。当时,是金家最为困难的时期,因为金晓宇到处治病需要花钱,打砸自己家的东西尚且不要紧,关键还偶尔打砸别人家的,自然需要赔钱。可就是在如此困境之下,父母仍然咬牙支持他自学。
1993年,金晓宇父亲冒着被砸坏的危险,花了一万两千块钱给金晓宇买了一台电脑。那天,久未露出笑容的金晓宇高兴地对着父亲说:“爸爸,谢谢你!”
之后,虽然金晓宇还会发病打砸东西,但他坚决不会触碰两样东西:一个是父亲给他买的电脑,一个是母亲为了节省亲自给全家人做四季衣服而使用的缝纫机。并且,他用电脑从来不是打游戏,主要用来做两件事:自学外语和看原声电影。他用了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巩固英语。看原声外语电影时,他先看带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个纸条挡住字幕再看。一部电影这样训练无数遍,直到完全能听懂为止。
这算是上天开始补偿金家的不幸了,恰如这种疾病带来的两大安慰一样。第一,金晓宇的确不再寻求自杀。第二,他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他的语言训练法,俨然他自我康复训练法,不仅大大降低了他的发病频次与破坏力,还训练了他越来越强的外语翻译能力。
老话之所以常常被人提起,是因为老话常常是金玉良言,比如,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金晓宇母亲前往南京大学参加50周年同学会。当一位留校任教的同学听说金晓宇因生病在家待业时,问金晓宇是否可以在家做翻译。金母立刻表示可以试试,她说自己的儿子英语日语都很棒。
很快,南京大学出版社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八篇短篇小说,让金晓宇尝试翻一篇。他以最快的速度翻译了其中的《船热》。交稿时跟出版社说,如果审核通过,剩下的也请交给他翻译。
金家父母虽然知道儿子这些年很刻苦在学习外语,可从来没见他实战过,心里很没底。于是金父问道,你翻译的这是文学啊,等于是再创作,一篇还不知道行不行,一整本书你能翻译好吗?
金晓宇自信地回道:“爸爸,你放心,我翻译的不会比别人差,这些年我出门就是到浙江图书馆,不是去玩,你到浙图查下借阅登记卡,我借过的每本书,都有金晓宇的名字。”
“那你看过几本小说?”
“我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外语小说。”
事实证明,金父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书稿寄到南大出版社后,编辑部沸腾了。众位编辑掀起了争抢当责编的“混战”,因为金晓宇的译稿全书居然没有一处错字、错句、错译。一位翻译新星就这样横空出世。南京大学出版社迅速与他建立合作关系,并陆续给他一项项翻译任务。从此,他开始了翻译人生。十余年间,他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出稿,一共翻译出22本书,近七百万字,每本书都好评如潮。这短暂又高产的翻译生涯,是金家最难得的幸福岁月。
南京大学的教授同学打电话祝贺金妈妈,说你们养了一个天才。面对金晓宇取得的可喜成绩,金家父母自然是无比欣慰。
金家父子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新书到来,因为金晓宇还要拿着它读给母亲听。
2023-11-06 18: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