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耸入云的昌山是湘潭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山脉,而成长于斯、落户江西的“人桥英雄”莫崇碧,更是人们心中仰止的高山。
1929年11月26日,莫崇碧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鼓乡安乐坪一个贫苦农家。1951年6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任第68军204师611团3营9连1排2班机枪射手。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机枪班副班长、代理班长。
1953年夏,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后紧张阶段。为了彻底粉碎美伪军的妄想,上级命令68军3天内必须拿下“三八线”附近一块48平方公里的高地,武器精良的李承晚伪军的王牌军“白虎团”负隅顽抗。7月13日晚10时整,总攻令下达,炮袭后发起了迅猛的冲锋,胜利在望时,我军前进的道路却被敌人的机枪、暗堡和两道高大的铁丝网阻挡封锁。
在这关键时刻,莫崇碧毅然作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架起“人桥”,让部队突破铁丝网。他先后两次卧伏在密布锋利针棘的铁丝网上,让战友踩着自己的身躯前进,全身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而后,他临危不惧,竭尽全力爬到暗堡侧面,将爆破筒插了进去,只听一声巨响,暗堡炸掉了。战友们勇猛地冲向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终获全胜。
这一战役的胜利,在抗美援朝战斗中意义重大,12天后的7月27日,美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他所带领的机枪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他个人荣立二等功。庆功大会上,彭德怀总司令给他颁发了立功证书和勋章,金日成主席亲自给他佩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
电影艺术家们将这震惊世界的奇袭白虎团战役搬上了银幕,莫崇碧的“人桥英雄”壮举,成为了志愿军英烈事迹的突出典型之一,传遍千家万户。
朝鲜停战后,他随部队回国。1956年4月复员后,本可享受政府相应优待,他却毅然选择回到老家湘潭从事农业生产。次年7月,他带着新婚妻子赵修贤投入到井冈山革命老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他经历了许多艰辛,却始终坚持“有一块薄田,男耕女织,春种秋收,一家人和和睦睦足矣”和“决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的初衷,从不向党和政府伸手要官、要名、要待遇。他如家乡的隐桥,承载使命,默默奉献,不图回报。
“历史成为过去,成绩不代表现在。共产党员要有正确的名利观,要不断有所作为,吃老本,不立新功,就没有出息。”他告诉自己,虽已年老体弱,但活一天就要奉献一天,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
在当地群众心目中,莫老几十年来,隐功也罢,出名也好,原本就是个大好人。乡里有一条通往新余市的路,是北部几个山村与县外发展“边贸”和进出圩镇集市的要道,路况很差,给乡亲们带来诸多不便。修路攻坚战中,他成为了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开山放炮有险情,他一马当先,“我是军人,我来”。路修通了,致富的大门打开了,他又投身到新的战场。带头搞起家庭种养业,带领村民兴修水利,修桥补路、接济孤老、救落水少年、当校外辅导员……一桩桩,一件件,数不胜数。
2010年5月,他疾病缠身,病情日趋恶化。弥留之际,他一再叮嘱儿女们,将他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压箱底”宝贝——5本荣誉证书和4枚军功章捐赠给国家:“党给了我很高的荣誉,给了我无数的关怀,我没有什么回报给国家,只有把军功章捐献出来。”9月16日晚,莫老与世长辞,享年82岁。数百名干部群众冒雨相送老英雄,孰知脸上是雨还是泪。
莫老默默地奉献了一生,血与火、生与死为他铸就忠魂。英雄壮举彪炳史册,精神情怀跨越时空。
2023-11-06 18: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