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霸道

正文:

这时候,有好些个小国都给大国吞并了。宋国、鲁国,虽说没被吞并,可也是默默无闻的,自己承认是弱国。越国自从勾践灭了吴国过后,慢慢地也衰败了。其中只剩下了七个势均力敌的大国,就是齐、楚、魏、赵、韩、燕、秦,也叫“战国七雄”(见图)[之后郑国给韩国灭了;卫国给魏国灭了;吴、越、鲁归并到楚国;宋国给齐、魏、楚分了]。自从齐威王朝见天王过后,楚、魏、赵、韩、燕五国就公推齐威王为霸主。只有秦国在西方,中原诸侯都把它看做戎族,多少年来很少跟中原来往。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也确实比中原落后。又因为魏国重用了李悝、吴起等人从事改革,发展生产,很快地变成为头等强国,连着打败秦国,把秦国的河西全都拿了去。这种形势逼得秦国也迫不得已有所改革。到了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即位的时候(公元前361年,周显王8年),秦国已经开始强盛起来了。新君秦孝公认为秦国已经有了些力量,就打算向中原伸张势力。他想:“早先穆公不是跟晋国、楚国都有过来往吗?哀公不是还帮着申包胥救了楚国吗?现在他们把我撇开。这叫人太难受了。”他下了决定,一定要把秦国治理好。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本国的臣下大概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出办法来叫秦国富强起来的,就重用他,封给他土地。”这么一来,不少有才干的人跑到秦国找出路去了。

秦孝公这种真心实意地搜罗人才,吸引了一个卫国的贵族,叫公孙鞅,又叫卫鞅。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很佩服李悝、吴起这一派法家的学说和他们从事于改革的精神。到了壮年,他跑到魏国,曾经做过魏国相国的门客,但是没被重用。这回他到了秦国,托秦孝公的一个宠臣景监把他介绍给秦孝公。他先跟秦孝公说了一大篇道理,什么仁义品德啊,什么尧舜禹汤啊。秦孝公听了一半,连着打了几个哈欠。最后,索性打起瞌睡来了。

第二天,秦孝公埋怨景监,说:“你怎么把这种迂腐的人介绍给我?说出来的全是不靠边儿的废话。”景监把这话通知了卫鞅。卫鞅对景监说:“再烦你去替我说一下,我已经知道主公的心意了。敢保他能听我的念头。”景监说:“眼下主公正在闹别扭,他不让你再去见他,过几天再说吧。”

过了五天,景监又请秦孝公约会卫鞅。秦孝公勉强答应了。这回卫鞅见了秦孝公就说:“我上回说的是王道。主公要是不喜欢这个,我另有霸道呐。”秦孝公一听见“霸道”,就像小孩儿听说吃糖一样,高兴起来,说:“倒不是我反对王道,只为了要实行王道,一定得好好地干他一百年,至少也得几十年,才能有点成效。我哪儿能等得了呐?你有什么富国强兵的好法子赶紧跟我说吧。”卫鞅说:“我的霸道事先就能叫秦国壮大起来。王道在乎顺着民情,慢慢地教导人民;霸道可不能这样,有时候不能顺着他们的心意,反倒得使劲儿改变他们的习气。没有见地的男女们只是得过且过地贪图眼前的利益,看不到以后的幸福。相反的,有魄力的国君眼光远大,他的计策是要顾到将来的。一般人就是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日子过得苦,可是已经苦惯了,叫他们改变一下,他们准会反对。实行霸道就得有决定,老百姓喜欢的事儿,不一定马上就做;老百姓不喜欢的事儿,要做的还得做。赶到改革有了成效,老百姓得到了利益,他们才能够欢天喜地地晓畅过来。”秦孝公说:“只要你有富国强兵的好计策,我就念头子叫他们服从。”卫鞅说:“要打算富,就得讲求农业;要打算强,就得奖勋将士;有了重赏,老百姓就能够拼命;有了重罚,老百姓就不敢犯法。有赏有罚,朝廷才有威信,一切改革也就轻易进行了。”秦孝公说:“对呀!应当这样。”卫鞅说:“不过要富国强兵,就得信赖人,叫他能一心一意地去干。要是一听说有人反对就改变念头,不光是白费了劲,还叫朝廷失了威信,也许给了一些小人一个作乱的时机。主公先得下个决定,要干就得干到底!”秦孝公摇头,说:“不错,要干就得干到底!”卫鞅说到这儿,就要告辞了。秦孝公说:“别忙!我正听得有劲,你怎么不往下说呐?”卫鞅也真刁,他故意让秦孝公焦虑的心悬着。他说:“请主公仔细考虑三天,打算干一番依然不干。三天过后,我才敢详详细细地把我的计策说出来。”

秦孝公急着要想知道卫鞅的下文,第二天就叫人去请他。卫鞅谢绝,说:“我不是跟主公约定三天吗?我哪儿能不守信用呐?”秦孝公只好耐着性子,又挨了两天。他一听说富国强兵的霸道,早就急着要试试。卫鞅成心叫他盼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头,秦孝公越等着越要快点知道这回事。到了约定的日子,卫鞅就把怎么样改革秦国的计策说出来。君臣两个人一问一答地说得挺有劲。一连谈了三天,秦孝公不但没打哈欠,连吃饭、睡觉(sleep)也都忘了。

秦国的贵族和大臣们听说秦孝公打算重用卫鞅,改变制度,要把农民和将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这不是故意打击贵族和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吗?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让这个外来的小子在这儿胡作妄为。他们都出来反对,弄得秦孝公左右为难。他使劲地皱着眉梢子,像是要把眉毛连根儿挤出去似的。他赞成卫鞅把秦国改革一番,但又怕反对的人太多,自己又刚即位,也许会闹出乱子来,因此,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搁一搁再说。过了两年多,他越想越觉得改变制度对秦国有利。有一日,他特意再叫大臣们议论变法的事。事先就有大夫甘龙和杜挚出来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习俗习惯不能改,一改,大家就不方便;现代的制度必须遵守,不遵守,一定要亡国。卫鞅对他们说:“英明的国君要改变习俗习惯,是要让人更方便。没有知识的人只顾到眼前的方便,哪儿知道他们看到的方便,在有见地的人看来,正是不方便呐!现代的制度也许正适合古人的需要,以后别的都改变了,以前的制度也就没有效了。成汤和武王改革了现代的制度,国家壮大起来;桀王和纣王并没改变夏朝和殷朝的制度,他们倒亡了国。可见不跟古人学,也能当汤、武;死守着现代的制度,也难免当桀、纣。古人有古人的制度,现在人应当有现在人的制度。要想国家强盛,就得改革制度。死守古法,难免亡国。”秦孝公说:“卫鞅的话不错!”他事先就拜卫鞅为左庶长。他对大臣们说:“打这儿往后,变法的事全由左庶长拿念头。谁违抗他,就是违抗我!”大臣们听了这道命令,脖子短了一截,脑袋缩得跟肩膀一边平了。

2023-11-04 02:36:48

  • 上一篇:实地调查

  • 下一篇:卫鞅变法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