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歌德的“灯”

正文:

十九世纪的德国大文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德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歌德是站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恩格斯说。

歌德之所以享誉世界是因其博学多才,成就不仅仅限于文艺、哲学方面。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难以想象一个文学家居然对植物学、地质学、矿物学、光学等自然科学兴趣浓厚,且建树不凡。此外,歌德还喜欢绘画,他全部的画作总计达2700多幅,其中,部分作品保存至今,有的被视为珍品!

歌德在1827年谈到的地理方面的“三个预见”,尤其让人惊讶: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和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众所周知,尽管歌德未能亲眼见证这“三个预见”的梦想成真,但几十年之后,它们都被后人实现了。

虽然歌德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但他的现实生活却波澜不惊,一帆风顺,不能不说这得益于他自身的练达、睿智。为人处世,歌德很务实,也很会享受生活。在魏玛公国,魏玛大公送给歌德一栋房子。于是,歌德便参照公园的风格,亲自设计和建筑了房子周围的花园。

在艺术上,歌德是“出世”的;在生活上,他又很“入世”。歌德出身名门,又始终置身于上流阶层,便自然而然地与某些社会人士,尤其是一些平民艺术家存在隔阂。1812年夏天,在卡尔巴特的特普利策,音乐天才贝多芬与他仰慕已久的歌德第一次见面。当时的歌德年长贝多芬21岁。那次见面,在贝多芬看来,歌德“只是一个极留意礼节的社交家,温文尔雅,从不肯尽情倾吐”。热情洋溢的贝多芬觉得自己见到的歌德与想象中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葛兹·冯·伯利欣根》的作者相距甚远,十分“失望”!而那则“在国王的仪仗队前,贝多芬昂首挺胸而过,歌德退到路旁,摘帽肃立”的着名故事,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现了两人在为人处世上的巨大差别。

命运垂青歌德,而歌德的一生总是处于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探求中,就像他穷尽六十多年的时间,写作《浮士德》一样。1832年,83岁高龄的歌德临终时喊道:“给我更多的灯吧!”其实,这所谓的“灯”寓意着光明、愉悦、幸福,更寓意着洞悉一切的智慧!显而易见,歌德拥有的“灯”比大多数人多得多,只是他雄心未泯。

2023-11-06 20:27:0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