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秋时,阳虎在鲁国做官,提拔了很多人才,宫廷将士、大官要员……有一半几乎都是他提拔的。后来他因“乱鲁”获罪,“逐于鲁,疑于齐,走而赵”,累累若丧家之犬,却没有一人来报恩相助。一天,他遇到赵简子,赵简子请他喝酒,几杯下肚,阳虎失声痛哭,把一肚子委曲告诉了简子,感慨万分地说:“我以后再也不轻易树人了!我培养提拔了那么多人,到如今他们跟我形同陌路,还要追捕我、杀我,没想到我竟落得如此结局啊!”说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赵简子一听,就说:“哎呀,足下这话说得不对,古人说,贤者知恩图报,不肖者不能也。春育桃李,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可以吃树上的果子。如果春栽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只能得其刺啊!足下所树,非其人也。”意即你想吃果子,就要看看当初你栽的是果树还是蒺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择而树之”,不要等到现在来后悔啊!现在“树而怨之”,应该埋怨的是您自己啊!
这便是赵简子“通俗版”的人才学,例子浅显易懂,批评了阳虎用人的盲目和失策。
还有一例:有个叫杨因的人,从鲁国赶来求见,赵简子正在吃饭,立即放下饭碗出迎。杨因诉说:“我在家乡三次被赶出来,后来跟君主办事,又五次被辞退,听说您喜欢人才,特来拜见。”左右谋士就低声跟赵简子说:“居乡三次被赶出来,是不容众;事君五去,是不忠上,这位先生已经有八次不良记录了。”赵简子说:“你们有所不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女人长得很美,必然遭丑妇嫉妒;有大德的人才,乱世必然孤立;有正直之心的人,邪恶势力必然憎恨。”赵简子是就事论事,人才也有“背时”的时候,难得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运气。似是为杨因说话,打了个谁都能听懂的比方,可以说是力排众议,支持人才另找出路。
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认识赵简子的人才观,未免失之陋俗。
这赵简子是赵武的孙子,他在任晋昭公的大夫时,致力于改革,为后世李悝变法、商鞅变法首开先河,并积极推动郡县制社会改革,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是个了不得的人才。所谓春秋无义战,争夺的不光是土地、财富,还有人。《说苑疏证》有云:“有国者不可学‘春秋’。生而尊者,骄;生而富者,傲;生而富贵者,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甚众。”
赵简子也明白,春秋历史其实是家族史,世道很乱,当时的人才,除了为“尊者”“富者”所用,是没有其他出路的。所谓“桃李经济”,就是告诫阳虎,无论是“蒺藜”还是“桃李”,实际上都不是属于你的,抱怨是枉然的,因为你自己也不过是季孙氏家族的一棵“树”,你敢说你自己是“桃李”或是“蒺藜”吗?你阳虎虽因投靠季孙氏,掌握了兵权,选用了不少人,你就不想想,这些人才,端的毕竟是季孙氏的饭碗,当你谋反败露,与季孙氏分道扬镳时,这些人一下子就会变成你的“蒺藜”,季孙氏的“桃李”,这是很自然的,难道还不明白吗?
最后,戏剧性变化发生了。赵简子把阳虎和杨因这两个人都收留了,并且委以重任。这才是可圈可点的大手笔。
赵简子其实知道阳虎的口碑不是很好,他应聘好几国,表现都不老实,不是贪污腐败,就是结党营私,图谋政变,被称为“乱臣”,但赵简子仍旧收留了他。那位有八次不良记录的杨因,也被委以重任,不怕他们故态复萌。
赵简子唱这一出,顿使舆论哗然,但他力排众议,说:阳虎要颠覆的是那些可以被颠覆的政权,我怕什么?——他有这个自信,也有这个气魄。从中也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人才争夺的刀光剑影。
由此可见,赵简子的“桃李经济”,是很浅显通俗的人才学,属于“言近”,敢收留阳虎和杨因以及其他有“不良记录”的人才,以图自己的霸业,才是他的人才学的远旨和眼光,没有城府在胸,实难做到。
有多少人“一变蝎子就蜇人”,说明“蒺藜”和“桃李”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会互相转换的,没有定数。赵简子“种”的什么,成竹在胸,实在是用心良苦,当然也值得“阳虎者”好好咀嚼咀嚼。
2023-11-06 20: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