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后不久,为彻底粉碎蒋介石割据西南、伺机反攻的企图,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挺进西南。出征前,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定从中央和革命老区选调一批干部,同时招收上海、南京的大中学生、青年职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由宋任穷担任总团部主任。
消息一经传出,上海、南京等地便掀起了一股“南下热”,进步青年踊跃报名。 9月上旬,宋任穷来到湖南大学作动员报告,在强大的号召力影响下,广大学生和干部积极报名,湖南大学批准了200多人加入,直等西南服务团大部队途经长沙时正式入伍。
1949年10月24日,和平解放后的长沙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3000多人的队伍步行来到长沙,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队伍先是在长沙城内休整了4天。29日,部队移驻银盆岭、马家坪一带,一直住到11月15日才离开。期间,受“支援大西南新解放区建设”行动感召,长沙地区报名的200多人被编入云南支队。驻留长沙期间,宋任穷、邓小平等同志先后作了报告,学习了刚公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对部队工作进行了总结。
11月6日,邓小平专程来到湖南大学,作了一场“关于搞好统一战线工作”的专题报告。报告说:党内存在着严重的思想问题,不懂得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我们党之所以取得胜利,是正确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的成果。党内不重视统一战线思想,毛主席认为有三个基本原因:一是认为吃亏,二是不想管饭,三是怕麻烦。要反对关门主义,要做吃亏的人、管饭的人、不怕麻烦的人……
作完报告之后,邓小平和刘伯承提出来要到岳麓山上去看看。地方陪同的同志见首长们兴致很高,于是找来了对岳麓山周边情况比较熟悉的党员老左当向导。他们一行首先来到的是岳麓书院,这所创建于宋代的学府,是中国古代四大着名书院之一,创办历史远在巴黎大学、莫斯科大学之前。这两所大学,分别是邓小平、刘伯承在国外留学时所在的着名学府。与国内外顶尖大学相比,岳麓书院传承了千年绵延不息的文化历史,底蕴更显厚重。两人不时看着书院门墙上的楹联碑刻,反复吟诵、品评意境,一路上谈笑风生,十分愉快。
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庭院当中红枫映衬、银杏染黄,映入眼帘的亭台楼阁、书堂馆所、回廊曲径犹如天成,置身其中,恍如身临画境。触此情景,刘伯承不禁感慨道:“抗战开始,我在中原翻译那本外国军事着作,当时哪有如此安静的环境?”邓小平笑道:“古人办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这可是有一点文化眼光。而你呢,你是战场上的翻译家嘛。”两人不由地相视一笑。
穿过岳麓书院走廊及后院,他们来到了岳麓山清风峡口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1911年湖南学监程颂万主持修复后,在民国年间成了长沙市炙手可热的景点,报纸、画册上频频可见宣传。在一师求学时的毛泽东,经常携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三五好友来此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在新民学会成立前夕,爱晚亭一度成为他们平日集会、探求时事真理的地方。据记载,因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三人经常攀登岳麓山,加之各自的治学、品行在班上都是最好的,还被学校师生们誉为“岳麓三杰”。长沙和平解放前夕,共产党员大多在岳麓山一带秘密活动,并在附近的一座防空洞里密设指挥部和电台,负责联系和策划起义。经常出入这一带的党员老左,对岳麓山上的人文历史相当熟悉,他热情地向首长介绍毛泽东、蔡和森等当年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况,讲述青年毛泽东在岳麓山、岳麓书院的革命事迹,并对亭后小溪旁边的“隋代舍利塔”作了一番介绍,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邓小平出生于四川广安农村,从小就有登山的习惯,投身革命事业后,又经常与山岭为伍。他听闻毛泽东读书时期常在岳麓山通过风浴、雨浴、日光浴来强健身体“野蛮体魄”,便跃跃欲试要亲身体验一番。走过半山腰,在临近白鹤泉时,天空开始下起雨来,沙沙作响的雨点与层层叠染的枫叶一起,将岳麓山描绘成一幅彩色的山水画卷。
眼见两位首长的衣服快要淋湿,老左和警卫员小王急急忙忙脱下衣服递给首长遮雨。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撑着雨伞下山的老农,老左赶紧跑上前去,一番解释沟通之后,顺利借来了雨伞,就要递给两位首长。邓小平和刘伯承都没有接伞,而是停住了脚步,邓小平温和而又严肃地对老左说:“赶快把雨伞给老乡送去。”“你拿了别人的伞,他下山怎么办?快送回去吧……”刘伯承也在一旁补充道。
老左意识到首长们态度坚决,当即把雨伞还给了老乡,给两位首长送上了提前准备好的毛巾。邓小平接过毛巾再次叮嘱老左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有了天时、地利,要是再加上人和,那就不怕任何困难,真正是无敌于天下哟。”
找地方稍息之后,雨停了,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继续往山上走去,他们观赏了白鹤泉的风光后,又向着民主革命先驱蔡锷、黄兴的墓碑方向走去……
2023-11-06 20: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