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

欧阳修:格局成于气度

正文:

在北宋,欧阳修不仅以能诗善文名驰朝野,更以气量恢宏享誉一时。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以主考官身份主持当年的科举考试,阅卷时,有一个考生的答卷吸引了他的注意。考生在文章中用到一个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意思是说尧帝时有一个司法官叫皋陶,皋陶要判一个人死罪,连续上报了三次,尧说宽恕他吧,说了三次。但一代文宗欧阳修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这个典故出自哪里。事后当考生来谢师时,欧阳修当面问他:“你文章里说皋陶和尧帝的‘三杀'’三不杀‘典故从哪儿来的?”考生淡然一笑,说:“想当然尔!”意思是典故是我编的。这个考生就是苏轼。

这不是在戏耍老师吗!可欧阳修的反应却是“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欧阳修在给老朋友梅尧臣的信中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那一年,苏轼还仅仅是一个21岁初出茅庐的后辈。欧阳修贵为文坛泰斗,没有嫉妒与打压,而是扶持与抬举。正是这份格局,让北宋文坛呈现出人才辈出的生动景象。

对于自己的同道中人如此,对那些政治上的对手,欧阳修也拿得起放得下,从不公报私仇、落井下石。

有一年,欧阳修被贬到地方做知州,刚上任就有人在他耳边打小报告:“县令蒋之仪搜刮百姓,无恶不作,应该将他法办,为民除害。”随后又跟了句:“他哥哥蒋之奇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还能好到哪儿去?”这句话击中了欧阳修的痛处,因为他的被贬正是拜这位蒋之奇所赐。说起来蒋之奇还算是欧阳修的学生,和苏轼是同年进士,在欧阳修的举荐下当上了监察御史。可蒋之奇是个投机分子,眼见朝中新党得势,他竟然向宋神宗诬告欧阳修和儿媳通奸,事后虽证明是子虚乌有,但却搞得欧阳修声名狼藉,被贬出京。

说蒋之奇是欧阳修的仇人也不为过。如今听到这样的反映,欧阳修下令调查。许多人都怀着看热闹的心态静观事态的发展,既然蒋之奇的弟弟落在欧阳修的手里,估计蒋家倒霉的日子就要到了。可通过调查,发现蒋之仪没有什么大过失,欧阳修秉公断事,不仅没有打击报复,反而力排众议,全力保他,还亲自找他谈话,让他安心工作。蒋之奇后来听说此事,不禁万分惭愧。

还有一次,宰相陈执中被弹劾下台,外放地方做官。按照规制,要由翰林院起草一个制文,对官员写一个评价,这个任务落在欧阳修的头上。陈执中吓坏了,因为他一直不喜欢欧阳修,他在陈州当知州的时候,欧阳修从颍州前往南京路过陈州,想拜访他,可陈执中偏偏拒而不见。后来欧阳修回到朝中做内阁大学士,陈执中在朝为宰相,吃过陈执中闭门羹的欧阳修再也不登陈执中的“三宝殿”。有了这些前因,陈执中的担心并非多余。然而当他拿到制文的时候傻了眼,因为上面对他的评价竟然是:“杜门却扫,苦避权贵以远嫌;处事执心,不为毁誉而更变。”意思说陈执中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努力远离权贵以避嫌;处理事情从良心出发,从来不会因为毁誉而改变。陈执中大喜过望,感叹说:“即使与我相知很深的人,也不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句句说到我的心坎儿里了。”他将此制文亲自抄录了一份,寄给好朋友李师中,由衷地说,“吾恨不早识此人。”

清人陈淡野在《相理衡真》中说:“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欧阳修被尊为文坛领袖,为后世所仰望,一是才量大,二则是气量大。他的气度成就了他的格局。

2023-11-06 20:28:37

  • 上一篇:慎终如始

  • 下一篇:苏武为何被扣19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