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贼知府
清代康熙初年,郭某被任命为安徽池州知府。领取委任状后,他携家带口前往赴任。谁知中途遭到一伙儿拦路贼的劫掠,知府本人及家眷随从共六十余人遇难,只有他年轻貌美的妻子和怀中抱着的幼子侥幸活命。盗贼首领将二人占为己有,又在郭知府的行李中找到委任状,遂冒郭知府之名,先上省城报到参见上司,然后带上郭知府妻儿和三十多个贼弟兄,堂而皇之地赴任去了。
贼知府虽系盗贼出身,但处理政事精明能干,阖府上下都敬重他,没多久就赢得一片赞誉。唯有一事令上司不甚满意,那就是池州府征收的钱粮赋税,一直没有上缴解往省城。上司多次查问,贼知府都上报说:“钱粮起运是件大事,我必须亲自押送。但我又不能每笔钱粮都往返跑一趟,只能等到积累得多时再押送省城。如果不相信,可派人前来检查。”上司派人查看池州府库,果然满仓满库的都是钱粮。上司非常高兴,夸他精明能干。
人到富贵时,自然亲朋友。郭知府的一些乡亲陆续前来池州探访,贼知府总是派人盛情地将探访者接入府内,偷偷杀死。如此久了,郭知府妻子的哥哥心中生疑,对家人说:“我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到了池州,凑巧就碰上贼知府出巡。他发现轿中走出的竟不是自己的妹夫,不由得大吃一惊。他隐瞒身份,结识了知府衙署内的伙夫,进入知府衙署专门负责挑水。
有一天,他看见自己的妹妹,正想上前说话,妹妹又是摆手又是使眼色,让他不要声张。过了一天,他再进知府衙署内挑水,妹妹写好一封密信,悄悄抛给他。出了府衙一看信,才知道妹夫早已被盗贼杀害。他不敢声张,星夜赶往省城,秘密地向巡抚大人控告。巡抚大人考虑到这三十多人个个都是亡命之徒,如果强行缉捕,万一走漏风声,很难一网打尽,便设计智捕。听说贼知府这伙贼弟兄中许多人精于会计,巡抚便派人对贼知府说:“各县钱粮账目不清,听说你手下有不少精通会计的人,能否派些人为我分赴各县核算账目?”
贼知府自然同意,挑选了一批人。巡抚大人每县派两人,让这些人分头去报到,将这伙盗贼势力分散,分别逮捕。巡抚大人又借口有事,召贼知府前来。贼知府根本没料到这是一个圈套,一进巡抚大人的衙署,立即被士兵拿下。巡抚大人又派出一队精悍人马,日夜兼程赶到池州府,将留在知府府衙中的剩余盗贼一并擒获。
开堂审讯,贼知府供出全部犯罪事实。他的府库中已收存了八万两银子,如果不是事情突然败露,稍晚一步,他和他的贼弟兄们就会卷款潜逃。罪行查实之后,验明正身,贼知府和他的三十几个贼弟兄被处以死刑。
宋人讲诚信
安庆府望江有一位以冶铁起家的富翁叫陈国瑞,他想寻找一块墓地安葬过世的母亲,但看了许多地方都不满意。风水先生王生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在邻村访得一块吉地,是一位张姓老汉的产业。
陈国瑞只打理冶铁生意,家中一应事务都交由儿子负责,王生便与陈的儿子商量买地的事。他提醒道:“陈氏卜葬,周围数百里没人不知道。如果说实话,卖家就会抬高价码。”于是小陈就让冶铁场的人到张翁家买猪,借机称赞山上的树木,表示冶铁场缺炭,愿意买这座山伐薪烧炭。张翁答应,数日后双方以三万钱成交。陈国瑞看了这座山,感到很满意,于是经过一番筹备,就将母亲安葬在这里。
第二年清明扫墓,陈国瑞忽然问此山得自何人,花了多少钱,其子以实告。老陈又问王生,如果告知对方买山为墓,要用多少钱?王生回答:“以时价商之,少说也得三十万钱。”
老陈回家后马上吩咐准备酒席,将张翁请来热情款待。张翁告归,老陈命在正堂重摆宴席。酒过三巡,老陈拿出三百缗钱(一缗等于一千钱)和一些绸缎放到台阶上,举起酒杯对张翁说:“我买您的山场来安葬母亲,人们都说价格太低了。请以这些钱物为您祝寿。”张翁很错愕:“我过去伐山卖薪,收入不超过一千钱,如今卖三万已经不少,如此巨款哪里敢当?”
老陈说:“不然。本来买地是为作墓地,却假说为了冶铁,犬子贪图一时的小利,欺骗了您。人都说价值和价格应当一致,所以您一定要收下这些钱。我这样做,也是为了羞愧像我儿子这样见利忘义的人。”张翁固辞:“生意已经成交,价格又超过价值,你想当君子,老夫虽然卑贱,难道就能被强迫接受不义之财吗?”
俩人一直争执到天亮,张翁拂袖而去。陈国瑞怒对其子说:“这件事是你做下的,你必须把钱送给他!”其子不得已,只好瞒着张翁,把钱偷偷送给了张翁的儿子。
“共享船”,湖边渡口的出行工具
舟船作为共享交通工具,以景区湖面或渡口最为多见,南方水乡则更为普遍。唐朝时,租船游西湖便已十分兴盛,唐朝诗人白居易就曾租船夜游西湖并留下《湖上夜饮》诗:“郭外迎人月,湖边醒酒风。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
宋朝时最出名的“共享船”,也是临安西湖的游船。西湖的游船多为一种叫“瓜皮船”的小舟,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常乘瓜皮船游西湖,其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一次久雨初晴后,坐瓜皮船游西湖吟出来的。西湖的瓜皮船到清朝仍很多,康乾时的诗人厉鹗诗称:“小船如瓜皮,可坐兼可昵。”
古代“共享船”用得最多的地方是在渡口。南宋诗人杨万里《甯桥小渡》诗称:“桥坏仍泥滑,舟横隔水呼。岸头危径窄,轿子莫人扶。”诗中的“舟”,就是共享式的渡船。古代的渡船共享特征最为明显,历史亦最为悠久。大型的渡船有专业的船工来撑,一般小船多为“自助”。河不宽时,河岸两边悬绳,过河时行人在船上扯拉着绳子过,有的地方因此称之为“扯船”。
过去乡村附近的渡船几乎都是共享的,且一般都免费,不少渡船还无人看管,小船自横河边,行人上船即走,有的渡口也会配专人看护撑船。这种“共享船”的购船、修船费用通常由集体捐献或用公田(俗称“摆渡田”)的收入来购置。至今在边远的地区仍可以看到这种“共享船”。
“三下台”
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一次上台演出时,遭到观众起哄:“下去吧!下去吧!”杨少华一弯腰,冲着观众深鞠一躬,然后真下台了。
有意思的是,他走到下场口,一扭头,然后重新上了台。观众又开始起哄:“下去吧!下去吧!”但此时,起哄者减少了一半。杨少华又一鞠躬,然后往下走,走到下场口时,他又一转身回来了。这回,底下喊“下去吧”的人只剩两三个,声儿也不大了。
杨少华又一鞠躬,说了一句:“嘿嘿,累了吧?”观众“哗”地全笑了。接下去杨少华表演节目时,观众们都认认真真看,没有一人再捣乱了。
智劝
唐代名将刘玄佐镇守河南时,一次听信谗言,大发雷霆,下令将部下翟行恭斩首。
军令如山,加上刘玄佐平素八面威风,下面的人没有一个敢为翟行恭求情,只能暗自着急。
处士郑涉说话一向诙谐隐晦,听说这件事,去见刘玄佐。
一见面,他就说:“将军,我有件事要来求你。”
刘玄佐没有答话,只是重重地哼了一声。
郑涉说:“这件事很容易,并不会使将军为难。我听说将军要杀死翟行恭,到时候一定要让我见见尸体。”
刘玄佐本以为他是来为翟行恭求情的,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种话来,又吃惊又奇怪,就问:“为什么?”
郑涉一本正经地说:“我从书上读到过,说是蒙冤而死的人死后脸上会有异象。我活了这么久,还没有见到过,想借此机会看一下。”
刘玄佐哈哈大笑,于是下令放了翟行恭。
2023-11-06 2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