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情感

采油工刘丽: 踏着铁人脚步走

正文:

大庆油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刘丽,是大庆油田20万名员工之一。19岁成为采油工,如今47岁的她,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油气生产领域专家型人才,获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等荣誉称号135项,拥有创新成果两百余项,获国家专利38项,主编的《采油工(第三版)》在全国各油田广泛应用。

闷头干的新含义

刘丽的日程表,记录了她的行程轨迹:6月27日,乌鲁木齐到北京;7月1日,北京到敦煌青海油田;7月6日,又赶往甘肃玉门油田……

她近1米7的个子,体态敦实,早年长期在野外工作,肤色黑黢黢的,膝盖的酸疼总比雨水更先降临。她常穿着的大红色工服,左边袖口洗出了白斑。

多数日子工作至凌晨的习惯,刘丽保持了近二十年。丈夫杜守刚说:“刘丽这个弯儿还没转过来,还停留在‘铁人王进喜那个年代。”

但不同于那个年代,如今石油开发难度更大,对刘丽来说,闷头干不再是用身体搅拌泥浆,而是通过创新解决难题。

更换盘根是采油工眼里头疼的活儿。盘根起到密封井口,防止井液泄漏的作用。每到更换盘根时,工人要把螺丝刀插到十多厘米深的盘根盒内,一个个抠出来。冬天橡胶遇冷变硬,抠出来更加费劲,工人一干一个小时。

一次刘丽在使用口红时,从其旋转方式得到启发,设计了上下可调式盘根盒。转动手柄,就可一次取出全部旧盘根,操作时长缩短到10分钟。该成果从2012年起,在大庆油田200口抽油机井推广应用。

但创新并非坦途,而是在挑战旧的习惯与工艺,“大家从观念上没有接受这种新,不喜欢改变”,刘丽说,“每做一次创新,会影响到很多东西,会听到不赞同的声音。但如果我们不做了,是不可能的”。

干了,就得把它干好

除了工人们的肯定,父亲刘文生“子女里刘丽更像我一点儿”的评价,也带给她宽慰。刘文生是大庆油田第一代石油人。

19岁那年,刘丽、刘霞姐妹俩从技校毕业,分配到第二采油厂当采油工。采油工在野外作业,尤其是冬天,环境艰苦。零下三十多摄氏度,风像狼一样嚎叫,脸冻得梆硬且发白,缓过来后变成红色,又痒又疼;睫毛上挂满冰霜,使劲眨巴着眼才化……

1995年,25岁的刘丽成了少有的女井长,管三十多口井。刚开始,采油工关洪波心里没底,“咱仨都是女的,能不能把这活干下来啊?”

但刘丽把“干了,我就得把它干好,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挂在嘴上。一般早上八点多开工,关洪波提前一小时到,刘丽已经在干活了,“好让我们少干些”。

丈夫杜守刚记得,有本专业用书找刘丽审校。此前审稿专家并未挑出毛病,但在刘丽手里,全是红线画的圈。她花了两三个月加夜班,“这事要不就别经我手,经过我手就得负责任”。

新时代的“铁人”们

在刘丽工作室,“铁人”王进喜的迷你雕像同刘丽的证书摆在一起——手扶刹把,神情坚毅,底座刻着他最有力的誓言之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大庆油田先后涌现出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但无一例外都是男性。采油队一般安排女工人擦拭设备、录取资料、计量数据。遇到刘丽前,邹继艳没想过创新,“我做啥创新,就是一女同志”。但现在,她是大庆油田采油技能专家,手里有97张荣誉证书。她眉飞色舞地谈着革新成果,“创新这个东西真上瘾”。

2011年,刘丽工作室成立,被531名成员称为“院儿里”和“基地”。10年间,刘丽带领工作室获得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称号。但无论斩获多少荣誉,刘丽和其他工作室成员,仍觉得自己是最基层的工人。

2019年1月,刘丽工作室开了场年会。室外寒风呼啸,窗上满是水汽。他们穿着中石油的红工服,唱着比一些人岁数都大的《踏着铁人脚步走》——“高举红旗去战斗,踏着铁人脚步走,雄赳赳气昂昂,泰山压顶不低头……”

2023-11-06 18:40:58

相关阅读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article where classid='8'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20